瘅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瘅疟的拼音:dàn nüè

瘅疟的词语解释

(瘅疟,瘅疟)
中医指只发高烧而不打寒战的一种疟疾。
  素问•疟论》:“其但热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王冰注:“瘅,热也,极热为之也。”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柴胡白虎汤》:“瘅疟但热柴白虎。”注:“阳气盛,阳独发,则但热而不寒,谓之瘅疟,宜用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也。”

瘅疟的网络解释

瘅疟dānnüè

[malaria]中医指疟疾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发高烧,打寒战,烦躁,口渴,呕吐等

癉瘧dān nüèㄉㄢ ㄋㄩㄝˋ

  • 中醫上指一種瘧疾。其主要症狀為發高燒、不打寒顫、胸悶煩燥、口渴、嘔吐等。

瘅疟的近义词:

瘅疟的反义词:

瘅疟造句大全

造句 / 例句:

本文是选自古诗文网,可以仔细阅读本文。

  • 又有风伤卫疟、阳明瘅疟等名称。
  • 此《内经》肺素有热之瘅疟症也。
  • 参见瘅疟、温疟、疟疾条。
  • 少阴心脏,则为心疟;心疟,犹瘅疟也。
  • 瘅疟】一种疟疾。
  • 参见瘅疟、疟疾条。
  • 【方剂主治】瘅疟
  • 肺热瘅疟,病名。
  • 《症因脉治》卷四:“阳明瘅疟,《内经》名瘅疟,仲景名温疟。
  • 凡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除疟邪药中多加老君须主之,则易瘳。
  • 发无期度为鬼疟,先寒後热为寒疟,先热後寒曰温疟,热而不寒曰瘅疟,?脾疟。
  • 《症因脉治》卷四:“肺热瘅疟之症,发则阳气盛而不衰,故但热而不寒,令人消烁脱肉。
  • 【方剂主治】温疟,壮热微寒,或瘅疟依时手足冷,少时便壮热,或手足烦热干呕者;(疒皆?
  • 《素问?疟论》:“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 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 【临床应用】瘅疟:友人笪东州,一日忽诣予曰:予堂兄豫川,病已不治,惟望兄诊定死期,代办后事耳。
  • 及至其家,问其病,乃患瘅疟,单热不寒,已经两月,从未有汗,每日壮热六时许,形销骨立,实已危殆,诊其六脉弦数,全无和柔之意,而按尚有根。
  • ”又:“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命曰瘅疟
  • ”《景岳全书?杂证谟》:“瘅疟一证,……治此之法有三,如热邪内蓄而表邪未解者,则当散以苦凉;如热因邪致,表虽解而火独盛者,则当清以苦寒,此皆治其有余也;若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日耗者,急宜壮水固元,若但知泻火,则阴日以亡,必致不救。
  • 【加减】若素有老疟或瘅疟者,加牛膝1钱,何首乌1钱(胃弱欲作泻者,宜九蒸九晒);若素有郁痰者,加贝母1钱;有老痰者,加瓜蒌霜5分(善呕者勿用);若咽干作痒者,加花粉、知母各5分;若素有燥嗽者,加杏仁(捣烂)1钱5分;若素有内伤瘀血者,倍(庶虫)虫(如无(庶虫)虫,以干漆炒烟尽为度,研末5分,及桃仁捣烂1钱代之)。

瘅的组词(开头是瘅的词语)

  • 瘅恶
  • 瘅暑
  • 瘅热
  • 瘅疽
  • 瘅疾
  • 瘅疟
  • 瘅恶司
  • 瘅恶彰善

疟的组词(结尾是疟的词语)

  • 温疟
  • 逃疟
  • 暑疟
  • 驱疟
  • 痎疟
  • 间日疟
  • 齐后疟
  • 疾疟
  • 寒疟
  • 鬼疟
  • 隔日疟
  • 风疟
  • 断疟
  • 瘅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ciyu/2017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