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瀼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nǎng, ráng,

部首:氵

笔画:20

结构:左右

异体字:㶞,

五笔:IYKE

仓颉:EYRV

四角:30132

笔顺:捺捺横捺横竖折横竖折横横横竖竖横撇折撇捺

「瀼」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ráng(ㄖㄤˊ)

1、(露水)多:甘露瀼瀼。

2、

2、〔瀼河〕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3、〔瀼瀼〕波浪开合的样子。

4、水淤。

其他字义

nǎng(ㄋㄤˇ)

1、〔泱瀼〕水浊。亦作“泱灢”。

UNICODE

瀼字UNICODE编码U+703C,10进制: 28732,UTF-32: 0000703C,UTF-8: E7 80 BC。
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flowing

「瀼」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ráng

〈形〉

(1) 露很大的样子 [heavily bedewed]

恨程途渺茫,更风波零瀼,我这里千回百转自彷徨。——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

(2) 另见 ràng

康熙字典中的「瀼」

瀼【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音穰。露濃貌。《詩·小雅》零露瀼瀼。通作。

《集韻》奴當切,音囊。義同。

《集韻》汝兩切,音壤。水淤也。《前漢·溝恤志》杜欽曰:來春必羨溢,有塡淤反瀼之害。或从土作。

《集韻》《韻會》乃朗切《正韻》乃黨切,音曩。水流貌。《木華·海賦》涓流泱瀼。

水名。《寰宇記》夔州大昌縣西有千頃池,水分三道,一道南流,爲奉節縣西瀼水。

溪名。《廣輿記》唐元結僦居瑞昌之瀼溪上。

《集韻》思將切,音襄。水貌。通作蘘。

人㨾切,音讓。義同。

《木華·海賦》瀼瀼溼溼。《註》瀼瀼,水光開合之貌。音傷。○按字書無傷音。

说文解字中的「瀼」

说文解字

瀼【卷十一】【水部】

露濃皃。从水襄聲。汝羊切

古汉语字典中的「瀼」

nǎng
①流入江河的溪水。《察变》:“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②水流动的样子。木华《海赋》:“涓流泱瀼,莫不来往。”

瀼同音字:騬, 䮤, 皾, 瀵, 蘘, 䰋,

瀼同部首字:騬, 䮤, 皾, 瀵, 蘘, 䰋,

瀼同笔画字:騬, 䮤, 皾, 瀵, 蘘, 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225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