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愧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kuì,

部首:忄

笔画:12

结构:左右

异体字:謉,媿,聭,

五笔:NRQC

仓颉:PHI

四角:96013

笔顺:捺捺竖撇竖折横横撇折折捺

「愧」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ì(ㄎㄨㄟˋ)

1、羞惭:羞愧。惭愧。愧色。愧怍(惭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愧悔。问心无愧。

UNICODE

愧字UNICODE编码U+6127,10进制: 24871,UTF-32: 00006127,UTF-8: E6 84 A7。
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ashamed

造字法

形声:从忄、鬼声

English

ashamed, conscience-stricken

「愧」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kuì

〈动〉

(1)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 同本义。同“媿” [ashamed]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4) 折辱人;使羞惭 [ashame]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5) 又如:愧辱(羞辱)

(6) 责人罪咎 [blame]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愧组词(常用词组)

愧汗、愧恨、愧疚、愧赧、愧色、愧怍

康熙字典中的「愧」

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騩。《爾雅·釋言》慙也。《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本作媿,从女。或从恥省作聭。亦作謉。

说文解字中的「愧」

古汉语字典中的「愧」

kuì
①羞愧;感到惭愧。《孔雀东南飞》:“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②愧对;对不起。《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愧惕】因有愧而提心吊胆。

愧同音字:傖, 㟴, 堳, 䝮, 湧, 証,

愧同部首字:傖, 㟴, 堳, 䝮, 湧, 証,

愧同笔画字:傖, 㟴, 堳, 䝮, 湧, 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525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