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怍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zhà, zuò,

部首:忄

笔画:8

结构:左右

异体字:㤰,

五笔:NTHF

仓颉:PHS

四角:98011

笔顺:捺捺竖撇横竖横横

「怍」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uò(ㄗㄨㄛˋ)

1、惭愧:惭怍。愧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查询·新华字典

2、(脸色)改变:“将即席,容毋怍。”

其他字义

zhà(ㄓㄚˋ)

1、〔㤉(yá)怍〕心多奸诈。

UNICODE

怍字UNICODE编码U+600D,10进制: 24589,UTF-32: 0000600D,UTF-8: E6 80 8D。
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忄、乍声

English

to be ashamed

「怍」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uò

〈动〉

(1) 惭愧 [be ashamed]

怍,惭也。从心,作省声。——《说文》。按,乍声。

容无怍。——《礼记·曲礼》

孝子临尸而不怍。——《礼记·祭义》

灵公心怍焉。——《公羊传·宣公六年》

自憎惭怍。——《聊斋志异·促织》

(2) 面色改变 [change complexion]

颜色毋怍。——《管子·弟子职》。注:“谓变其容貌。”

将即席,容毋怍。——《礼记·曲礼》

康熙字典中的「怍」

怍【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說文》慚也。从心,作省聲。《徐曰》心作動也。《論語》其言之不怍。

《禮·曲禮》容毋怍。《註》顏色變也。

《祭義》孝子臨尸而不怍。《註》色不和曰怍。

或作㤰。《荀子·儒效篇》無所儗㤰。《註》謂無疑滯慙怍也。

《集韻》《類篇》眆駕切,音鮓,㤉怍,多姦也。◎按正字通,疑去聲,與混,非。

说文解字中的「怍」

说文解字

怍【卷十】【心部】

慙也。从心,作省聲。在各切

说文解字注

(怍)慙也。从心。乍聲。依小徐本。在各切。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怍」

zuò
①惭愧。《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②改变脸色。《管子·弟子职》:“颜色毋怍。”

怍同音字:枊, 坻, 忿, 佷, 诙, 妾,

怍同部首字:枊, 坻, 忿, 佷, 诙, 妾,

怍同笔画字:枊, 坻, 忿, 佷, 诙, 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818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