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镫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dèng,

部首:钅

笔画:17

结构:左右

异体字:鐙,

五笔:QWGU

仓颉:XCNOT

四角:82718

笔顺:撇横横横折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镫」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镫(鐙)dèng(ㄉㄥˋ)

1、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UNICODE

镫字UNICODE编码U+956B,10进制: 38251,UTF-32: 0000956B,UTF-8: E9 95 AB。
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钅、登声

English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镫」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鐙 dèng

〈名〉

(1) 古代盛熟食器皿 [cooker]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2) 马镫 [stirrup]

镫,鞍镫。——《广韵》

(3) 古同“灯” [lamp;light]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镫组词(常用词组)

镫子

康熙字典中的「镫」

鐙【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

丁鄧反。

说文解字中的「镫」

说文解字

鐙【卷十四】【金部】

錠也。从金登聲。都滕切〖注〗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别作燈,非是。

说文解字注

(鐙)錠也。祭統曰。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注曰。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跗也。執醴者以豆授夫人。執其下跗。夫人受之。執其中央直者。按跗、說文作柎。闌足也。鐙有柎。則無足曰鐙之說未可信。豆之遺制爲今俗用燈盞。徐氏兄弟遂以膏鐙解說文。誤矣。生民傳曰。木曰豆。瓦曰登。豆薦菹醢。登薦大羹。箋云。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然則瓦登用於祭天。廟中之鐙。笵金爲之。故其字从金。从金。登聲都滕切。六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镫」

dēng
①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仪礼·公食大夫礼》:“实于镫,宰右执镫。”
②通“灯”。油灯。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座,明镫糦炎光。”
dèng
马鞭两旁的脚踏(后起意义)。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龙驹雕镫白玉鞍。”

镫同音字:㩓, 磵, 鹫, 䙣, 臀, 鎡,

镫同部首字:㩓, 磵, 鹫, 䙣, 臀, 鎡,

镫同笔画字:㩓, 磵, 鹫, 䙣, 臀, 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841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