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瘻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lòu,

部首:疒

笔画:16

结构:左上包围

异体字:瘘,瘺,

五笔:UKGV

仓颉:KLWV

四角:00144

笔顺:捺横撇捺横竖折横横竖折横竖折撇横

「瘻」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òu(ㄌㄡˋ)

1、〔瘻管〕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裏的分泌物由此流出。

2、

2、中醫指頸部生瘡,久而不愈,常出濃水。

UNICODE

瘻字UNICODE编码U+763B,10进制: 30267,UTF-32: 0000763B,UTF-8: E7 98 BB。
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fistula, sore, ulcer, goiter

「瘻」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瘻」

瘻【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力豆切《集韻》《韻會》郎豆切,音屚。《說文》腫也。一曰久創。《玉篇》瘡也。《山海經》半石之山,合水出于其隂,多鰧魚,食者不癰,可以爲瘻。《註》瘻,癰屬也。中多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

《集韻》力救切,音溜。

龍遇切,音屢。義同。

《廣韻》力朱切《集韻》龍珠切,音慺。痀瘻,曲脊。《字彙》亦作瘺。

说文解字中的「瘻」

说文解字

瘻【卷七】【疒部】

頸腫也。从疒婁聲。力豆切

说文解字注

(瘻)頸腫也。淮南說山訓。雞頭巳瘻。高注。瘻、頸腫疾也。雞頭、水中芡也。鍇本作頭腫。葢淺人恐與頸癅不別而改之。腫、癰也。頸腫卽釋名之癰㗋。从。婁聲。力豆切。四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瘻」

瘻同音字:濅, 螚, 薔, 駩, 輼, 襐,

瘻同部首字:濅, 螚, 薔, 駩, 輼, 襐,

瘻同笔画字:濅, 螚, 薔, 駩, 輼, 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939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