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綪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qiàn, qīng, zhēng,

部首:糹

笔画:14

结构:左右

异体字:

五笔:XGEG

仓颉:VFQMB

四角:25927

笔顺:折折捺捺捺捺横横竖横竖折横横

「綪」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àn(ㄑ一ㄢˋ)

1、一种赤色的丝织品。

2、www.

2、青赤色。

3、古书上说的一种染草。

其他字义

qīng(ㄑ一ㄥ)

1、浅碧色。

其他字义

zhēng(ㄓㄥ)

1、屈曲。

UNICODE

綪字UNICODE编码U+7DAA,10进制: 32170,UTF-32: 00007DAA,UTF-8: E7 B6 AA。
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dark red

「綪」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www.

qiàn

〈名〉

(1) (形声。从糸( mì),青声。本义:青赤色丝织品)

(2) 同本义 [black-red silk]

綪,赤缯也。以茜染,故谓之綪。——《说文》

(3) 又如:綪画(在红色缯帛上的彩绘)

(4) 用于人名

www.

康熙字典中的「綪」

綪【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www.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蒨。《說文》綪,赤繒也。以茜染,故謂之綪。《廣韻》靑赤色。《左傳·定四年》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註》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淺碧色。

《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䋫或作綪。《儀禮·士喪禮》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註》綪讀爲䋫,屈也。江沔之閒謂縈收繩索爲䋫。《禮·玉藻》齊則綪結佩而爵韠。《註》綪,屈也,結又屈之。《史記·楚世家》綪繳蘭臺。《註》縈也。

说文解字中的「綪」

说文解字

綪【卷十三】【糸部】

赤繒也。从茜染,故謂之綪。从糸靑聲。倉絢切

说文解字注

(綪)赤繒也。定四年左傳。分康叔以綪茷。茷卽旆也。杜曰。綪、大赤。取染草名也。襍記注作蒨旆。蒨卽莤也。㠯莤染故謂之綪。莤者、茅蒐也。韋部又曰。茅蒐染韋。一入曰韎。然則必數入而後謂之綪。今不得其詳矣。莤與綪合韵而同音。故莤染謂之綪也。从糸。靑聲。倉絢切。古音在十一部。莤在十三部。以雙聲合韵。

古汉语字典中的「綪」

綪同音字:㗨, 僫, 㽏, 駏, 蕯, 燁,

綪同部首字:㗨, 僫, 㽏, 駏, 蕯, 燁,

綪同笔画字:㗨, 僫, 㽏, 駏, 蕯, 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2305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