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謁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yè,
部首:言
笔画:16
结构:左右
异体字:谒,靄,
五笔:YJQN
仓颉:YRAPV
四角:06627
笔顺:捺横横横竖折横竖折横横撇折撇捺折
「謁」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謁yè(一ㄝˋ)
1、见“谒”。
UNICODE
謁字UNICODE编码U+8B01,10进制: 35585,UTF-32: 00008B01,UTF-8: E8 AC 81。
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visit, pay respects to
「謁」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謁」
謁【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䋵。亦白也。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與䨠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正字通》俗作謁,非。
说文解字中的「謁」
说文解字
謁【卷三】【言部】
白也。从言曷聲。於歇切
说文解字注
(謁)白也。廣韵曰。白、告也。按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从言。曷聲。於歇切。十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謁」
謁同音字:懓, 旙, 撼, 頵, 麇, 縘,
謁同部首字:懓, 旙, 撼, 頵, 麇, 縘,
謁同笔画字:懓, 旙, 撼, 頵, 麇, 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2436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卮」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磕」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以纸开头的诗句
- 诗经中运用修辞赋的诗句越多越好急最好是现在 诗经修辞
- 有趣古诗词-有趣古诗词思维导图
- 以景衬情的诗句-以景衬情的诗句有哪些
- 蔷薇花最美诗句
- 赞美4月的诗词-赞美4月的诗词和图片
- 与竹相关的诗句-与竹相关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莲花的诗句
- 描写新安江的诗句
- 形容离别的伤感的诗词
热门赏析
- 含正的诗句有哪些
- 含无字的诗句-含无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知音的诗句-关于知音的诗句古诗
- 含有荷字的诗句古诗
- 关于苏洵的诗词
- 儿童诗词名句有哪些
- 含星的诗句有哪些-含星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描写春夜的诗句
- 关于春节的诗句大全集
- 含冰雪的诗句
热门知识
- 形容人到中年的诗词 形容人到中年的诗句
- 写大雪纷飞的诗句-关于描写大雪纷飞的诗句
- 描写雨的诗词-描写雨的诗词名句伤感
- 带瑞的古诗词-带瑞的古诗词句
- 勉励自己诗句
- 李清照表达爱情的诗词
- 表示心情不好的诗词-表示心情不好的诗词句
- 带有艮字的诗
- 带有密字的诗-带有密字的诗句
- 形容回乡,老人去世的伤感诗句。?有木有?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