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贻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yí,

部首:贝

笔画:9

结构:左右

异体字:貽,䞅,

五笔:MCKG

仓颉:BOIR

四角:73860

笔顺:竖折撇捺折捺竖折横

「贻」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贻(貽)yí(一ˊ)

1、赠给。

2、查询·新华字典

2、遗留,留下:贻害。贻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贻训。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UNICODE

贻字UNICODE编码U+8D3B,10进制: 36155,UTF-32: 00008D3B,UTF-8: E8 B4 BB。
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leave behind、present

造字法

形声:从贝、台声

English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贻」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貽 yí

〈动〉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present]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leave behind;bequeath]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查询·新华字典

词性变化

查询·新华字典

貽 yí

〈名〉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mussel],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贻组词(常用词组)

贻患、贻害、贻人口实、贻误、贻笑大方

康熙字典中的「贻」

貽【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

《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

《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说文解字中的「贻」

说文解字

貽【卷六】【貝部】

贈遺也。从貝台聲。經典通用詒。與之切

说文解字注

(詒)相欺詒也。金縢。公乃爲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鴞。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㓝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鴞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爲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穀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託、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爲之。一曰遺也。釋言、毛傳皆曰。詒、遺也。俗多假貽爲之。从言。台聲。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贻」


①赠送;送给。《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②遗留。《左传·宣公二年》:“我之怀矣,自贻伊戚。”
【辨】赠、贻。两字都有赠送的意思,但在遗留的意义上,只能写作“贻”,不能写作“赠”。
【贻训】传于后人的格言。
【贻则】遗留的法则。

贻同音字:饸, 荆, 香, 挧, 胗, 挃,

贻同部首字:饸, 荆, 香, 挧, 胗, 挃,

贻同笔画字:饸, 荆, 香, 挧, 胗, 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699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