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胈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bá,

部首:月

笔画:9

结构:左右

异体字:

五笔:EDCY

仓颉:BIKK

四角:73247

笔顺:撇折横横横撇折捺捺

「胈」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á(ㄅㄚˊ)

1、人腿上的毛。《庄子•在宥》:“昔者黄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

2、

2、大腿股的白肉。《庄子•天下》:“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

UNICODE

胈字UNICODE编码U+80C8,10进制: 32968,UTF-32: 000080C8,UTF-8: E8 83 88。
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月,犮声

「胈」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人身上的细毛。特指腿脚上的细毛 [hair on body]

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庄子·在宥》

(2) 脖子 [neck]。如:胈项(脖子)

康熙字典中的「胈」

胈【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正韻》蒲撥切,音跋。《廣韻》股上小毛也。《韻會》膚毳皮。《前漢·司馬相如傳》躬傶骿胝無胈。《註》胈,毳膚皮也。言禹勤,骿胝無有毳毛也。《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韋昭註》身中小毛。《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

《集韻》蒲蓋切,音旆。義同。

白肉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躬胝無胈。《註》胈,白肉也。

说文解字中的「胈」

古汉语字典中的「胈」

胈同音字:䒳, 尜, 紇, 虺, 㱠, 栐,

胈同部首字:䒳, 尜, 紇, 虺, 㱠, 栐,

胈同笔画字:䒳, 尜, 紇, 虺, 㱠, 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99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