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诗词歌赋-关于清明节的诗词歌赋边弹边读的视频
-
鹊踏枝·清明
冯延巳
五代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
黄庭坚
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吴文英
宋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宋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清明二首
杜甫
唐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宋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卧病不得同游赋得十韵兼呈马十八
崔元翰
唐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
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
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
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
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
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宋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元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angxi/1188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关于将字的诗句
- 以开字开头的七字诗句
- 形容花的古诗词-形容花的古诗词句子
- 关于创新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姑苏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黄河的古诗词-赞美黄河的古诗词欧文
- 表达朋友间深厚友谊的诗句
- 咏春节诗词
- 有描写燕子思乡的诗句的古诗有哪些?
- 描写紫水晶的诗句
推荐汉语
- 「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滥」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鬸」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垰」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咏花,赞美花的诗句?
- 包含数字三的诗句
- 描写田园的诗词-描写田园的诗词诗句
- 带有鲁字的诗-带有鲁字的诗句
- 表达友谊的诗词-表达友谊的诗词警句
- 十六字的诗词 有哪些16字诗句
- 形容“冷漠”的诗句有哪些
-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三年级必背古诗词上册和下册
- 咏荷花的名诗句
- 嘈诗句
热门诗文
-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 【中吕】红绣鞋_次韵剑击西
- 眼儿媚(建安作)
- 满江红(归自湖南题富春馆)
- 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
- 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
-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 鹊桥仙(归舟过六和塔)
- 柳梢青(临安春会,泛舟湖中,胡帅索词,因赋)
- 苏幕遮(送张删定赴召)
热门名句
-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 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
-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
-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