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很多想象里奇特的诗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的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很多想象里奇特的诗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杜甫这些有名诗人的诗或诗句,写景的。

或具有想象力的诗。

不...

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本文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她,理解她。

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将从“学习古诗的意义”,“如何感悟古诗的美”,“古诗教学的误区”这三方面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认识。

一、学习古诗的意义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这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另外,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

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

二、读中悟美、悟情(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

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

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

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

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

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也能做好诗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偶然也能做好诗,一些流传千古的霸气诗词,你可能想不到其作者并不是大文豪,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化界的一个草根。

比如说刘邦、朱元璋……。

这些文化草根们办的大事人所尽知,就算是在文人墨客驰骋的诗词领域,文化草根们也是出手不凡,脱口而出,自然而成,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诗词掷地有声,虎虎有生气,堪称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1、刘邦的《大风歌》大家耳熟能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传千古,深圳80后走四方论坛认为堪称千古绝唱。

而刘邦本人,正是一个文化草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骁勇善战的刘邦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将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的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

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几天。

有一天酒酣之后,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出了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后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流传至今2000年。

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文化草根,他在戎马生涯中屡有佳作出现。

比如吟南京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为秤钩,秤我江山有几多。

如此霸气豪迈且极富想象力的随口之作,足令天下所有诗词都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朱元璋所作的诗句还有:“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还有一首诗,更是胸藏宇宙吞吐日月:“天作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通宵不敢长伸腿,恐将江山一脚穿。

”可算是文化草根所作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3、南北朝梁代曹景宗为人争强好胜,看书写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不去问别人,全是自己望文生义,自己创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从不谦虚恭让。

尽管识字很少,文化草根曹景宗平时却喜欢作诗。

有一次,曹景宗征伐得胜而归后,武帝在华光殿设宴慰劳众军。

宴会上武帝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曹景宗等了半晌,沈约也没有给他赋韵,曹景宗脸色不平,于是深圳80后打工网向武帝请求赋诗,武帝说:“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

这时曹景宗已醉,坚持请求要赋诗,武帝只好让沈约给他赋韵,这时韵已赋尽,只剩下“竞”和“病”两个字。

曹景宗听了二话不说,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寥寥数语,把打仗前大家对他的担心与得胜后的夹道欢迎十分艺术地勾勒出来了。

并与长于作战的霍去病相提并论,英雄霸气和豪迈充溢诗作。

武帝听后,惊叹不已,大文豪沈约和朝中贤臣听后,也称叹竟日。

4、北齐的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名将。

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他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多少。

就是这位目不识丁的文化草根居然成为诗人,他初学诗时,不知从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

后来他刻苦学习民歌和作诗,终于写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这首诗粗犷豪迈,很有气势。

5、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

一日,御宴赋诗,曹翰因是武人未得参与其事,于是,写了一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

诗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这首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宋太宗看了诗句之后,80后走四方论坛恻然心动,于是曹翰“骤迁数级”。

6、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善打硬仗,多次平叛,镇驭边疆有方。

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作战勇敢,且喜欢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有“福将”之称。

有一天杨遇春游卧佛寺,口占一绝: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古诗 竹 的诗句意思

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意思是:心中不能常记着功劳与过失, 要平静对待, 要学高山上的松柏那样, 挺立在霜雪严寒之中, 过曰子要安于宁静, 对名利要看得淡泊如水, 一生一世应该象竹那样, 虚怀若谷, " 临风亲近快弯腰, 亮节时分频点头". 竹子挺拔清季、枝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独具,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叶剑英有诗云: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钱樟明 也写到"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亦空心."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清峻不阿、虚怀若谷、 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她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竹也因此升华到一个最优雅的品位,成了一种为人崇尚的精神。

有关赞汉字的诗词和文章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古诗: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文章:我爱你,汉字 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

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

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

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 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

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 我爱你,汉字!七言绝句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形容享受的诗句

李白《望天门山》赏析?王运熙?....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的长江两岸,有两座夹江对峙的山峰,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

两山错落相对,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

....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且具有将自然美转化为诗的艺术美的非凡才能。

一次,李白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吟兴。

于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

诗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首句说天门山中间断开,故汹涌的长江得以奔泻而过。

楚江,即长江。

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

“断”、“开”两字,下得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

?次句顺接前句“楚江开”,具体写清碧的江水流经天门山时回旋景象。

博望 山、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

“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落语看似平常,实准确难移。

?第三句写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远远相对,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

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第四句写江上行舟。

前人关于此句含义的解说颇纷杂,其中一说以为“日边”指西方落日,象征着唐帝都长安,也即象征着当时朝廷,因此这一句是写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悬念朝廷的怅惆心情。

其实,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创作本事是不易考定的。

就全诗而言,李白是因行舟时即目所见,而随兴吟发。

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图景!反映了李白写景纪行诗歌一种带有夸张语调的写实风格。

因此,与其从这句诗中深求寓意,毋如仍将它当作一句优美的写景诗句来欣赏,以保持其纯美的诗味。

希望能够帮到你

明月几时有这个诗的诗句是什么

这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的两句。

原词如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

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

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

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

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

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

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陈情表 李密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 勃师说 韩 愈阿房宫赋 杜牧六国论 苏洵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前赤壁赋苏轼(二)诗词曲(30首) 氓《诗经》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 原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潜山居秋暝王 维蜀道难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将进酒李 白兵车行杜甫蜀相杜 甫客至杜 甫登高杜 甫登岳阳楼杜 甫石头城刘禹锡琵琶行白居易李凭箜篌引李 贺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 牧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雨霖铃(寒蝉凄切)柳 永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念奴娇(大江东去)苏 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 观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游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扬州慢(淮左名都)姜 夔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王实甫注: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不一定都选作课文。

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三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锺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艾克曼《歌德谈话录》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423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