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词中以“雨”为意象的诗句

古寺词中以“雨”为意象的诗句

以”雨“为意象的诗句: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春夜喜雨》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夜雨寄北》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两个句子

    《双调·清江引》(元代张可久写得)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韩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出两句与“雨”为意象的诗句

    初次与你相逢,烟也濛濛,雨也濛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未断魂。

    欲断魂

    梧桐在古诗词中一般是什么意象的表现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如若满意,还望采纳,谢谢!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雨的意象

      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一句话,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唐代诗人独特的人文和宗教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

      打开唐诗选集,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一、讨人喜欢的雨

      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

      在王维的笔下,雨使大唐气象更加壮观。“云里帝城出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是一幅带有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一般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和昌盛。

      又如柳宗元的《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夜雨乍晴,沾满在树叶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真是把小雨点也写活了,充满了情趣。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吗?

      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二、引人愁丝的雨

      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屡见不鲜。

      李商隐的《春雨》中这样写道:“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和衣而卧,惆怅中回味最后一次寻访恋人的情景。仍然是对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但是他没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走近它一些,只是隔着雨凝视着。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街巷灯火已经亮了,雨从亮着灯光的窗口飘过,宛如一道道珠帘。在这珠帘的闪烁中,他才迷蒙的沿着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独自走了回来。

      诗借助飘洒迷蒙的春雨,烘托离别的寥落。前一句色彩和感觉对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相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落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又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三、清新雅致的雨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对“典雅”的解释是:“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中国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一片迷茫。诗人对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倾心与赏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人心醉。

      常建,一个在唐代众多诗人并不引人注目,但是,他的绝句《三日寻李九庄》却是一首很有生活情趣的诗。“雨歇杨林东渡头”,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清脆满眼,生意盎然。为诗人出外寻友提供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氛围。雨后必然水涨,又为诗人泛舟访友平添了几分乐趣。

      这些诗句,写得萧散疏朗,清丽婉约,很符合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美学,它以人为中心,极为重视、关注人如何于现实人生中使自己得以超拔,将人的精神生命向上推展,提升人的生命存在。受此影响,唐代诗人探索、追求人生的自由审美极境,向往、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存在,人诗意地栖居,人生如闲云野鹤般闲适。我们可以说文学世界里的细雨疏疏,是浮现于诗人嘴角的恬静与惬意。诗人的心灵在细雨的浸润下,流露出远离喧嚣的高雅与适意。

      四、充满禅理的雨

      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权心利欲在雨意的清凉中被洗净,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秋夜独坐》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就是写诗人在秋天雨夜,更深人寂,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感到极度的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到它们被秋雨摧毁;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里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发现这些无知的草木昆虫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得到了启发,有所觉悟了。雨声在这里就成了诗人彻悟的诱因。

      还有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白居易的“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雨夜眠》);

      综上所述,唐诗中的“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所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境界和人生态度与中华民族好静的传统性格特征相符。众所周知,西方民族好动,中华民族好静,正是这种好静的性格特征使得中国古人有条件静观万物、默察于心,因而对自然物象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而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的中国文人历来重视诗意化的人生追求,强调自身心性的修养,在思维方式和智力结构上注重内在的领悟和体验。可以说,“雨”意象经过唐代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才使主体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雨”意象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957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