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云雾得诗句
-
形容云雾得诗句
1、烟波缥缈隐险峰,上下左右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漫山中。
2、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3、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迭山献红嵯峨。
4、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5、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6、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7、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8、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9、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10、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
11、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12、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13、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14、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15、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16、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17、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18、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19、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20、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21、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22、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23、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24、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25、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26、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27、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28、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
我们去郊游,看见山间云雾缠绕,用什么诗句表达
形容云雾的诗句如下:1、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梅雨》唐 杜甫翻译: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2、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 杜甫翻译: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3、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登河北城楼作》唐 王维翻译: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
4、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唐 李白翻译: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
5、沥滴渗淫,荟蔚云雾,涓流泱瀼,莫不来注。
——《海赋》魏晋 木华翻译:点点的水滴汇成溪水,涓涓细流从山涧流出,山顶云雾弥漫,山下河水潺潺,无不流向大海。
供参考。
描写“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诗句有哪些?
1、《偈六十九首》年代: 宋 作者: 释道宁薰风乍扇,云雾顿开。
杲日腾空,森罗互显。
如镜照像,不碍光辉。
汝等诸人,二六时中。
发宣前尘,凭何印可。
这里荐得,无明界内,古佛家风。
荆棘林中,衲僧巴鼻。
大地山湛可,借你出气。
借水献花常式事,傍观犹笑老婆心。
2、《晚晴江上》年代: 明 作者: 汪广洋江水鸭头绿,楚山螺髻青。
鹧鸪啼不尽,花发树冥冥。
微风泛兰桨,落日过松亭。
胜境思弥惬,渔歌随处听。
3、《江上》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扁舟泊江渚,喜近酒家门。
出网鱼虾活,投林鸟雀喧。
无桥通竹处,有路到桃源。
一见南塘字,凄然忆故园。
4、《热甚有怀山间》年代: 宋 作者: 方岳终是山间别,寒泉在脚边。
戏鱼争美荫,啼鸟破佳眠。
山寂夜如水,僧闲日抵年。
欲来来未得,戽斗救枯田。
5、《山间次季芳韵》年代: 宋 作者: 真山民好山多在眼,尘事少关心。
风竹有声画,石泉无操琴。
许猿分野果。
留鹤衬云林。
6、《望天门山》年代: 唐 作者: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送友人入蜀》年代: 唐 作者: 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8、《登池上楼》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9、《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年代: 宋 作者: 李珣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10、《点绛唇·醉漾轻舟》年代: 宋 作者: 秦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描写群山在云雾缭绕中美景的古诗词有哪些?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 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韵译】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描写山雾的句子
、一抹尘烟,烟雾缭绕,千里烟波,憔悴凋落。
一生一梦,梦里梦外皆如烟,有着虚无的美丽,有着诗般的朦胧,有着诗般的惆怅,有一种期盼,有着荷花般的清莹。
雾在我心中无疑是最具有气质的,因为它让我的心灵得以解脱,得以愉悦。
在太阳未舒展腰身之前,雾已经包围了整个大地――房屋、高山、原野,加上我都已经成为了雾的囊中之物。
它难以捉摸,让接触了它的人都对它产生疑惑与向往,而这也正是雾吸引我的地方。
走在宽阔的路上,啊!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给大地急匆匆的织了一条薄薄的纱毯,还没来得及绣花,就迫不及待的给大地铺上,让人们欣赏。
远处的山朦朦胧胧的,隐约只看见一点影子,雾衬着山,恐怕画家都不能描绘出这一画面呢,真是美不胜收。
这烟幻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一会儿,它如一幅轻盈的帷幕,飘悬空中,一会儿好似从香炉里选出,笔直升起,一会儿,它又仿佛变成一面大旗在烟囱的上空随风飘荡。
天地间笼罩在白雾中,近处的花草、树木,远处的山峦、房子,都在浓雾中时隐时现。
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有时只能听见他们杂乱的、时断时续的脚步声,只能在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他们的面孔,待转身再看时,他们的背影仿佛进入了虚无缥缈的“仙境”之中……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飘然乘云欲归的感觉。
双峰山的雾是温馨的雾。
她仿佛是一幅硕大的写意画,从天际垂下,使得竹海似隐似现,泉水似凝似流。
她不属于那种“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浓雾,使人喘不过气来,也不是稀疏的让人乏味的薄雾。
她妙就妙在她的似隐似现,给人以神秘感;她妙就妙在她的宁静而雅致,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她妙就妙在她的洁白而亲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渐渐地消隐。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
我的视线全被雾挡住了,好象在空间里就只有眼前这么大。
我们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窗,在人们的身边、脚下缭绕。
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
雾,似有形而又无形,朦朦胧胧的飘渺于文人的诗篇之间。
、沁园春 雾: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
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
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雾在山间游动,像画家泼墨,使原来的山变成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
早上起来,一出门,白茫茫的一片,无所谓天,无所谓地,好似拉上了几层纱幕。
它轻飘飘的,细腻腻的轻拂着水,木、草、屋、人,浮来浮去,似仙境,似迷宫,令人迷惑。
一切都被白雾包裹着。
我见过的最气势磅礴的雾,是大山谷里的雾,很厚,很浓,似云团,似汹涌澎湃的波涛,刹那弥漫整个山谷。
不一会儿,大雾把我们团团裹住,我们大雾中摸下山来。
回头望去:那雾还没有散尽,山峦迭翠,莽莽苍苍,雾霭好像给它们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又如那皑皑白雪。
真是:无山不飞云,无云不绕山。
这次,我们虽没有见到日出,但却欣赏到了白云山雾海的壮丽多变,让我感叹于这大自然的有心。
双峰山的雾是有生命的雾。
美丽的晨雾就像大山的女儿,亲吻着母亲的面颊。
她仿佛得到了母亲的呵护,便把流动的美回报给游人。
当你沉醉在她的神韵之中时,不知不觉一轮红日升起。
此时此刻,太阳仿佛像一个黄中透红的大苹果,向人们展示出更加奇艳的风韵。
一诗描绘的情景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写>一诗描绘的情景,怎么写?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情景:在一棵虬枝劲然的大松树下,我见到了一个小孩子.这个孩子正是我要找的隐士的徒弟.我问他,师傅去哪里了呢?回答是:"师傅到山里采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山高林深,云雾缭绕,不知道师傅他究竟身在何处."
帮忙想句形容水墨画的诗句~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
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
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
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开掘的文人。
他身上的隐逸文化有着精粹的体现。
如:禅宗的“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对王维的隐逸人格有着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它是以积极主动的出世与消极被动的抗世相结合的姿态来对待现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悲剧性的、“超常”的人格精神;第三,它追求一种精神自由,重视生命意义,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
这里可以列举王维在19岁时所创作的《桃源行》,在这首诗中,王维超越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着意塑造了另一个“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鱼樵乘水入”的境界。
这已经是一种文人雅士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了。
逸本来就是从隐逸风尚中超拔提升出来的,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禅宗结合,使王维的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及孤寂的文化,更注重将自然美、人的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精神的层面,从艺术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在这一层次讲,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
其次,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
”王维的母亲信佛,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他的字摩诘,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
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这样,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
另外,王维一生的仕途都不很得意,十五岁即离家赴都,在长安“游历诸贵之间”,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然在官场又屡遭排挤,内心极为痛苦“心中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林园即事寄舍弟沈》),在理想破灭的严酷现实面前,诗人即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出路何在?他要在宗教体验中寻求一种解脱,自然会有这样的句子出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王维的审美体验就与他的禅学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749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 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心神恍惚 [xīn shén huǎng hū]
- 悠然神往 [yōu rán shén wǎng]
- 矫情自饰 [jiǎo qíng zì shì]
- 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 盲人说象 [máng rén shuō xiàng]
- 狗头军师 [gǒu tóu jūn shī]
- 一言一行 [yī yán yī xíng]
- 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 龙神马壮 [lóng shén mǎ zhuàng]
- 逾假不归 [yú jiǎ bù guī]
推荐词语
- 蜂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废落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泓浄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华东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顿营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扁额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隳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墦肉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黄鹄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贯午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