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诗深度赏析
-
宝塔诗简介
宝塔诗定义
关于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宝塔诗简介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起源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种“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特点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宝塔诗分类
宝塔诗按形状分可分为单宝塔诗、双宝塔诗和变形宝塔诗。从读法上分,人们把从上依次读到下的称宝塔诗,把交织读、倒读、回文读或迂回读的各自另起了名字,如火焰体诗、飞雁体诗歌(晴空展翅飞雁文诗)、叠翠诗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7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祝英台近·晚春
-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 清平调·其一
- 酹江月(寿太守母八十·正月初一)
- 减字木兰花(赠草书颠)
- 梦李白二首·其一
- 重叠金(除日立春)
- 点绛唇(和鲁如晦酴醿二首)
- 倦寻芳(林钟羽花翁遇旧欢吴门老妓李怜,邀分韵同赋此词)
-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热门名句
-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 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观望风色 [guān wàng fēng sè]
- 佐雍得尝 [zuǒ yōng dé cháng]
- 炎黄子孙 [yán huáng zǐ sūn]
- 钩隐抉微 [gōu yǐn jué wēi]
- 祖述有自 [zǔ shù yǒu zì]
- 夏雨雨人 [xià yǔ yǔ rén]
- 苦语软言 [kǔ yǔ ruǎn yán]
- 俯首贴耳 [fǔ shǒu tiē ěr]
- 涣若冰消 [huàn ruò bīng xiāo]
- 目击道存 [mù jī dào cún]
推荐词语
- 刀鱼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宾尸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嬖姬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本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嘉服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叠意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变化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参请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诐憸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怖愄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