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诗词 古人关于扬州瘦西湖的诗句
-
瘦西湖诗词 古人关于扬州瘦西湖的诗句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江都竹枝词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描写扬州瘦西湖的古代诗词,两三句就够了,但必须是描写瘦西湖美的
1、近代·江上青《一剪梅 丙子仲春与素风夫妇寿慈游瘦西湖》
收拾雄心伴兴游。舟上盟鸥。湖上归舟。几人漂泊几人秋。昨日乡愁。明日离愁。
空有烟波眼底收。柳弄温柔。萍逐风流。闲情误了少年头。醉里扬州。梦里扬州。
译文:收拾好一片雄心,随性而游玩。穿上飞来海鸥,湖上小船回来。多少人漂泊多少人忧愁,昨日思乡,明天担忧离开。空有一片水波尽收眼底,柳树枝条温柔,浮萍漂浮。因为闲情,耽误少年时光。酒醉中想到扬州,梦里也见到扬州。
2、近代·何满子《扬州瘦西湖口占》
嶙峋瘦骨一西湖,西子西来病未除。应是减肥风尚女,画眉深浅入时无?
译文:瘦西湖如此的瘦,像是西施生病没有好。应该是减肥为风尚的女子,问我她的眉毛画好了吗?
3、近代·胡绳《扬州瘦西湖》
桥畔垂杨桥上亭,波光潋滟傍船明。一湖春水平如镜,燕瘦何妨倍有情。
译文:桥边垂杨依依,桥上有一座亭子。水光潋滟,游船行过,更加分明。春天湖水平平,瘦西湖也更加多情款款。
4、近代·黄假我《扬州瘦西湖杂咏》
青溪几曲柳成行,两岸人家柳底藏。檐角钓徒无一语,闲看画舫去来忙。
译文:溪水弯弯曲曲,柳树成行,两岸人家都在柳树的掩映下。在屋檐下钓鱼的人一言不发,悠闲地看着画舫来来去去。
5、当代·陈仁德《雨中游扬州瘦西湖》
琼花落尽柳丝长,湖上风生气转凉。二十四桥烟雨里,画船出没水中央。
译文:花朵落尽,柳条绵绵,湖上起风,天气转凉。二十四桥笼罩在烟雨里,画船在湖中出没。
扩展资料: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瘦西湖 百度百科
与瘦西湖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扬州竹枝词》
年代:清初 作者: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2、《瘦西湖》
年代:清 作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遣怀》
年代:唐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5、《忆扬州》
年代:唐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6、《解闷十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7、《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8、《江都竹枝词》
年代:唐 作者: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9、《扬州竹西楼》
年代:宋 作者:傅梦得
自从骑鹤到,船泊画桥堤。
新酒斟花露,高楼傍竹西。
拭盘将蟹擘,拂壁把诗题。
早过瓜洲渡,秋深怕马嘶。
10、《南归题扬州竹西亭》
年代:宋 作者:曾几
往岁出芜城,飘然一客星。
又从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宽围碧,吴山远借青。
圣时还旧观,歌吹月中听。
瘦西湖名句诗句
瘦西湖名句诗句: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关于“瘦西湖”的诗词典故有哪些?
关于“瘦西湖”的诗词典故: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唐)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唐)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瘦西湖”的之名的由来: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描写瘦西湖的诗句
《瘦西湖》
扬眉
十里长堤曲水酣,松柏竞翠掩徐园,
荷蒲熏风花间醉,四桥烟雨睡梦甜。
金山观月殊峰翠,吹台钓鱼白塔宽,
五亭桥边莲性寺,杨柳依依晴云间。
赞美瘦西湖的诗词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江都竹枝词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关于瘦西湖的诗词
《瘦西湖》 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1914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 驷驖
-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大人乞马癯乃寒)
- 感遇·江南有丹橘
- 清平乐·春晚
- 风入松(再用韵)
- 沉醉东风·渔夫(黄芦岸白蘋渡口)
- 蝶恋花(西山小湖,四月初,莲有一花)
- 定西番(芳草丛生结缕)
-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 醉落魄(题藕花洲尼扇)
热门名句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 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执一而论 [zhí yī ér lùn]
- 敏于事,慎于言 [mǐn yú shì,shèn yú yán]
- 金蝉脱壳 [jīn chán tuō qiào]
- 势如劈竹 [shì rú pī zhú]
- 通幽洞冥 [tōng yōu dòng míng]
- 形影相顾 [xíng yǐng xiāng gù]
- 倾吐衷肠 [qīng tǔ zhōng cháng]
- 年壮气锐 [nián zhuàng qì ruì]
- 兴云布雨 [xīng yún bù yǔ]
- 漫诞不稽 [màn dàn bù jī]
推荐词语
- 飙驱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辇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诡反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黄縠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搏狩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刀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断亡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库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倒垂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贾郭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