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律诗?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说嘴说舌 [shuō zuǐ shuō shé]
- 衡门圭窦 [héng mén guī dòu]
- 讬诸空言 [tuō zhū kōng yán]
- 父子无隔宿之仇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
- 打滚撒泼 [dǎ gǔn sā pō]
- 正心诚意 [zhèng xīn chéng yì]
- 万花齐放 [wàn huā qí fàng]
- 枕流漱石 [zhěn liú shù shí]
- 知奸亦有大罗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
- 屁话连篇 [pì huà lián piān]
推荐词语
- 浮竞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发松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较正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可望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笔彩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钓舟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本瑞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滚催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汗简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妨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