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府?
-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仅以西汉而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诗,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宁不知”三字,也变成五言句。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模仿拟作,因此,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新乐府是唐朝诗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3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固若金汤 [gù ruò jīn tāng]
- 诪张变眩 [shī zhāng biàn xuàn]
- 功遂身退 [gōng suí shēn tuì]
- 九旋之渊 [jiǔ xuán zhī yuān]
- 熟视不睹 [shú shì bù dǔ]
- 蓼虫忘辛 [liǎo chóng wàng xīn]
- 蛙蟆胜负 [wā má shèng fù]
- 中馈犹虚 [zhōng kuì yóu xū]
- 胡走游飞 [hú zǒu yóu fēi]
- 闭门投辖 [bì mén tóu xiá]
推荐词语
- 防区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还服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好个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参人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龟室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货求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白栘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干冰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党锢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宝璧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