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林寺》沈佺期唐诗鉴赏
-
【原文】
游少林寺
长歌游宝地,屣倚对珠林。雁塔霜风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赏析】
首联是概写游寺。诗人踏着歌声来到这所佛门宝地,仔细地观赏了寺内清幽秀美的园林景色。“宝地”、“珠林”,都是出自佛经用语,所谓“黄金七宝为地,摩尼珠为林”。少林佛殿及其幽美园林风光也由此不言自喻。“长歌”二字,表现诗人当时畅游的欢快心情。次联进而描述寺内两处重点景物。一处是古老的雁塔。雁塔原是印度古代佛教僧人为舍身救饥的雁王立塔纪念,出自佛经故事,后世相传成为佛寺的重要建筑。另一处为龙池,指寺中有名的九龙潭,潭水很深,据说有九龙蟠聚其下,“霜风古”、“岁月深”,两句上下交织成文,说明雁塔之古是由于岁月之深,而龙池之深也是因为霜风之古,三联再写遍游以后的时间变化。两句说,青赤的园林在雨后斜阳里,被清水洗过,显得分外明亮;碧色的殿宇也因秋阴延展逐渐蒙上暗淡的色调。“澄”、“下”两字写时间转移动景,最能生动传神。“夕霁”和“秋阴”,既点时间,又指季节,自然引出尾联的“晚霞”与“蝉噪”。霞彩满目,蝉声盈耳,结得声色并茂,何等尽兴快意!此时的蝉声相送,同首联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观协调一致,早晚一片欢愉场景,诗人畅游的欢快心情,也跃然纸上。
此诗前半部分写入寺游赏古迹,抒写诗人对少林名刹的敬仰心情。后半部分述游赏过程中景色变化,以及归路晚景之绮丽,显示诗人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写景抒情的精巧笔致。沈佺期是唐初有名的宫廷诗人,也是完成律诗定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们写诗的特点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沈佺期传》)按此标准与前代山水诗比较,无论从构思、写景、音律,形式和语言各方面看,这首诗都可说达到后来居上的胜境,实为唐初和沈氏五言律诗的代表佳作。
【作者介绍】
沈佺期(656?—714 )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高宗上元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郎。流放归,为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继“初唐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高宗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以写应制诗而闻名。但这些应制诗多为歌颂皇帝点缀升平之作。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40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 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 问别来、解相思否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 鬼泣神号 [guǐ qì shén hào]
- 缩手旁观 [suō shǒu páng guān]
-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
- 名不符实 [míng bù fú shí]
- 印累绶若 [yìn léi shòu ruò]
- 沉鱼落雁 [chén yú luò yàn]
- 付之东流 [fù zhī dōng liú]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
- 有加无已 [yǒu jiā wǔ yǐ]
推荐词语
- 冀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白角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蛤骨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白菌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错闪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讲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健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寄味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都内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告扰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