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鶒》李群玉唐诗鉴赏
-
【原文】
鸂鶒
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鸂鶒的七言古诗。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它的好看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这诗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诗人的视听,寻声望去,见到水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音响。“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音响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防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诗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在“飞灭”之后,仍然目不转睛,直到飞灭处显现出了“青山绿”,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全诗着墨不多,却能得其神韵。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zhishi/46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
- 不到黄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 河奔海聚 [hé bēn hǎi jù]
- 岁序更新 [suì xù gēng xīn]
- 倾国倾城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 兵销革偃 [bīng xiāo gé yǎn]
- 拥彗先驱 [yōng huì xiān qū]
- 名胜古迹 [míng shèng gǔ jī]
- 无毁无誉 [wú huǐ wú yù]
- 学浅才疏 [xué qiǎn cái shū]
- 西学东渐 [xī xué dōng jiàn]
推荐词语
- 辞世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编摩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都尉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军持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低云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讹寝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殿廷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高上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合闹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儆切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