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夏的拼音、意思解释,造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东夏的拼音:dōng xià

东夏的词语解释

(东夏,东夏)

 1.    
古代泛指中国东部。
  《书•微子之命》:“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
  传:“正此东方华夏之国。
  在京师东。”
  后汉书•吴祐传》:“每行园,常闻讽诵之音,奇而厚之,亦与为友,卒成儒宗,知名东夏。”
  周书•武帝纪下》:“东夏既平,王道初被,氏弊政,余风未殄。”
  ·侯方域《赠倪荥阳序》:“友人王君·侯服者,东夏豪杰之士也。”
 
 2.    
·之际的国名。
  金宣宗时,蒲鲜万奴辽东自立,国号大真,歷史上亦称东真。后降;复叛,称东夏
  元太宗时灭于。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东夏的网络解释

东夏的近义词:

东夏的反义词:

东夏造句大全

造句 / 例句:

本文是选自古诗文网,可以仔细阅读本文。

  • 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 东夏玉米直播机械化技术可行性研究
  • 东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演进和遗传型特征分析
  • 5 6月来自上述“关键区”水汽输送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均有贡献。
  • 北临火车站,南接古城商业区,处于东夏线汾屯线大运公路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 通过分析强弱季风年春、夏季热带地区olr场的分布特征,发现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与山东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遥相关关系。
  • 结果表明,山东夏季旱涝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群发性的特征。 1961 1978年雨涝发生频繁, 1979 1992年是干旱的群发阶段,雨涝较少。
  • 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深入研究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成因、改进和提高山东夏季旱涝预报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通过对夏季旱涝等级指数的morlet型和mexicanhat型小波变换分析,发现山东夏季旱涝指数主要存在着2 5年和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 强指数年, 500hpa环流形势呈eap遥相关型,副热带高压偏北,山东夏季以多雨年份居多;弱指数年则相反, 500hpa环流形势呈反eap型,副热带高压偏南,山东夏季以少雨年份居多。
  • 春季热带对流活动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比夏季更显著。强季风年与山东夏涝年相联系,热带印度洋一菲律宾群岛、南海一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偏强,热带东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偏弱, walker环流加强。
  • 夏旱年则相反。通过对旱涝年水汽输送与山东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山东夏季降水和水汽输送svd分析,发现:影响山东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关键区”主要位于热带印度洋、南海-西太平洋、中国大陆-日本海以及山东上游西风带地区。
  • 利用山东26个代表站1961 2001年夏季降水、 1961 2001年副高特征指数以及1958 1998年ncep 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高度场、比湿、 olr等资料,对山东夏季发生旱涝的北半球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以及季风区水汽输送等异常特征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对山东夏季旱涝形成的原因,从季风区水汽输送和出现降水异常的物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 7月虽然来自热带印度洋季风区的水汽输送通量达到最大值,但7 8月它们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并不显著,相反来自南海-西太平洋、中国大陆-日本海的水汽输送以及西风带天气系统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较显著。
  • 分析对比旱涝年不同层次高度场以及高低层散度场,结果发现,在春夏季旱涝年,高度场几个主要的距平中心以及115 130 e区域高( 200hpa )低( 925hpa )层散度场基本呈现出反位相分布特征,北半球夏季存在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eap型)对山东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 弱季风年与山东夏旱年则相反。通过分析山东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物理过程,得出了如下物理概念模型:热带印度洋以及南海-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加强(减弱)吟热带地区垂直上升(下沉)气流增强峥热带印度洋和南海一西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通量增加。

东的组词(开头是东的词语)

  • 东寺
  • 东床择对
  • 东汉分
  • 东笼
  • 东坡纸
  • 东徙
  • 东走西撞
  • 东钱
  • 东选
  • 东王
  • 东头
  • 东条英机
  • 东讴
  • 东京湾
  • 东河
  • 东门之达
  • 东观西望
  • 东瓜穣青花
  • 东岗子
  • 东躲西跑

夏的组词(结尾是夏的词语)

  • 坐夏
  • 族夏
  • 蛀夏
  • 疰夏
  • 诸夏
  • 仲夏
  • 中夏
  • 昭夏
  • 章夏
  • 早夏
  • 虞夏
  • 有夏
  • 游夏
  • 迎夏
  • 阴夏
  • 夷夏
  • 一夏
  • 穾夏
  • 阳夏
  • 炎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ciyu/2176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词语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