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腊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là, xī,
部首:月
笔画:12
结构:左右
异体字:臘,
五笔:EAJG
仓颉:BTA
四角:74261
笔顺:撇折横横横竖竖横竖折横横
「腊」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腊(臘)là(ㄌㄚˋ)
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3、姓。
其他字义
腊xī(ㄒ一)
1、干肉:“噬腊肉,遇毒。”
2、
2、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皮肤皴皱。
UNICODE
腊字UNICODE编码U+814A,10进制: 33098,UTF-32: 0000814A,UTF-8: E8 85 8A。
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造字法
形声:从月、昔声
English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腊」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腊
臘、臈 là
〈动〉
(1) (形声。从肉,巤( 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sacrifice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year]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词性变化
◎ 腊
臘 là
〈名〉
(1) 农历十二月 [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la]。如:戒腊;夏腊;法腊
(5) 人出生后七天 [the seventh day after birth]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
(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salted and dried]。如:腊肉;腊鸡
(7) 另见 xī
腊组词(常用词组)
腊八,腊八儿、腊八豆、腊八粥、腊肠、腊梅、腊肉、腊月
基本词义
◎ 腊 xī
〈名〉
(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dried meat]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词性变化
◎ 腊 xī
〈动〉
(1) 晒干;制成干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
(3) 另见 là
康熙字典中的「腊」
腊【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易•噬嗑》六三噬腊肉。《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釋文》腊,音昔。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註》腊,極也。
又亟也。《周語》厚味實腊毒。《註》腊,亟也。
又措也。《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
又體皴也。《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註》治體皴。腊音昔。(臘)《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
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又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说文解字中的「腊」
说文解字
臘【卷四】【肉部】
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从肉巤聲。盧盍切
说文解字注
(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三戌下玉篇有爲字。非也。臘本祭名。因呼臘月、臘日耳。月令。臘先祖五祀。左傳。虞不臘矣。皆在夏正十月。臘卽蜡也。風俗通云。禮傳夏曰嘉平。殷曰淸祀。周曰大蜡。皇侃曰。夏殷蜡在己之歲終。皇說是也。秦本紀。惠王十二年初臘。記秦始行周正亥月大蜡之禮也。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十二月者、丑月也。始皇始建亥。而不敢謂亥月爲春正月。但謂之十月朔而已。項羽紀書漢之二年冬。繼之以春。繼之以四月。可證也。更名臘爲嘉平者、改臘在丑月用夏制。因用夏名也。臘在丑月、因謂丑月爲臘月。陳勝傳書臘月是也。漢仍秦制。亦在丑月。而用戌日、則漢所獨也。風俗通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報功也。漢家火行。火衰於戌。故曰臘也。高堂隆曰。帝王各以其行之盛而祖。以其終而臘。火生於寅。盛於午。終於戌。故火家以午祖。以戌臘。按必在冬至後三戌者。恐不在丑月也。鄭注月令曰。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風俗通亦曰。臘者、獵也。按獵以祭。故其祀從肉。从肉。巤聲。盧盍切。八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腊」
là
古时十二月对众神的一种祭祀,有时也指腊祭的日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娄腊而相遗以水。”
xī
①干肉。《易经·噬嗑》:“噬腊肉,遇毒。”
②制成干肉;干枯。《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引】皮肤皴皱。《山海经·西山经》:“其脂可以已腊。”
②极,很。《国语·周语下》:“厚味寔腊毒。”
【腊鼓】古时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的民俗。
【腊破】腊尽,年终。
【腊日】古时一年结束时祭祀众神的日子。腊同音字:犅, 腁, 㟫, 兟, 斮, 惣,
腊同部首字:犅, 腁, 㟫, 兟, 斮, 惣,
腊同笔画字:犅, 腁, 㟫, 兟, 斮, 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011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䒔」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兄弟感情的诗句-形容兄弟感情的诗句
- 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 改变自己的古诗词 改变自己的诗句有哪些
- 人可以穷但智商要高诗句
- 描写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诗句要四句 表示心情高兴的诗句
- 与爱国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祝福的诗句有哪些?
- 歌颂古代边疆战士的古诗诗句 赞颂边疆战士的诗句
- 含有“闲”字的诗句有哪些
- 球古风唯美诗句最好是七字一句的
热门赏析
- 关于咏梅的诗词-关于咏梅的诗词解读
- 冬天风景的诗句古诗-冬天风景的诗句古诗大全
- 关于小溪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月字的诗句有什么
- 含有萧瑟的诗句
- 关于新年到来的诗句
- 关于爱国主题的古诗词有哪些
- 关于坚持奋斗的诗句
- 含有举字的诗句
- 含烟的古诗句
热门知识
- 纳兰性德诗词-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 带有狞字的诗
- 鲁迅诗词名句-鲁迅诗词名句大全
- 带黄字的诗词歌赋
- 表达对一个人的思念古诗词
- 辛弃疾的怀古诗词有哪些
- 唯美忧伤古诗词
- 头字开头诗句-头字开头诗句有哪些
- 形容“放风筝”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放风筝的诗句
- 努力读书的诗句朱熹
热门诗文
- 迎仙客(吹落红)
-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 生查子(丙午铁炉冈回)
-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
- 促拍满路花(信丰黄师尹跳珠亭)
-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
- 相书语(张璟藏论妇人相引此)
- 折桂令·中秋
- 寄清溪道者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热门名句
-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