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葩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pā,
部首:艹
笔画:12
结构:上下
异体字:苩,芭,皅,䔤,
五笔:ARCB
仓颉:THAU
四角:44617
笔顺:横竖竖撇竖折横横折竖横折
「葩」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葩pā(ㄆㄚ)
1、花,引申为华美:葩华(花)。奇葩异草。
UNICODE
葩字UNICODE编码U+8469,10进制: 33897,UTF-32: 00008469,UTF-8: E8 91 A9。
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汉英互译
flower
English
flowers
「葩」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 葩 pā
〈名〉
(1) (形声。上形,下声。《说文》:“华也。” 华,“花”的古字。本义:草木的花)
(2) 同本义 [flower]
葩,华也。——《说文》。按:“谓花之丽采美盛。”
葩取其盛貌也。——《声类》
若众葩敷,荣曜春风。——张衡《西京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葩卉(花卉);葩蘤(花);奇葩异草;葩华(花)
(4) 车盖上面的金饰 [golden ornament]
查询·新华字典
词性变化
查询·新华字典
◎ 葩 pā
〈形〉
(1) 华丽;华美 [magnificent;resplendent]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韩愈《进学解》
(2) 又如:葩华(鲜艳的样子);葩藻(华丽,华美)
康熙字典中的「葩」
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普巴切,帊平聲。《說文》華也。《張衡·西京賦》披紅葩之狎獵。
又《韻補》叶滂禾切,音坡。《張衡·思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葩。叶下和字韻。《類篇》一作苩,一作皅。
说文解字中的「葩」
说文解字
葩【卷一】【艸部】
華也。从艸皅聲。普巴切
说文解字注
(葩)華也。古光華字與花實字同義同音。葩之訓華者、艸木花也。亦華麗也。艸木花冣麗。故凡物盛麗皆曰華。韓愈曰。詩正而葩。謂正而文也。葩亦散也。通作皅。靈樞經曰。紛紛皅皅。終而復始。从艸。皅聲。暜巴切。古音在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葩」
pā
①花。《芙蕖》:“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②华丽;华美。《进学解》:“《易》奇而法,《诗》正而葩。”葩同音字:揰, 朞, 嗟, 祾, 腔, 羢,
葩同部首字:揰, 朞, 嗟, 祾, 腔, 羢,
葩同笔画字:揰, 朞, 嗟, 祾, 腔, 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177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关于鱼的诗句古诗词 古诗词中描写鱼的诗句急
- 祝福古诗词-高考祝福古诗词
- 中秋佳节祈祷的诗句
- 表达基础的诗句
- 有关衣襟的诗句
- 怀念逝去亲人姥姥姥爷的诗句
- 中秋节诗句古诗词-中秋节诗句古诗词大全
- 有关读书的古诗词-有关读书的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
- 好听的原创伤感诗句
-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赏析
- 带有执字的诗-带有执字的诗句
- 含少的诗句大全
- 含有刀的诗句-含有刀的诗句大全
- 含树的诗句王维
- 含有向的诗句-含有向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歌颂祖国的诗词有哪些
- 关于中秋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 关于马的诗词-关于马的诗词和成语
- 关于风景的诗句古诗-关于风景的诗句古诗三行
- 含有花落的诗句
热门知识
- 夏日夜晚古诗词 描述夏天夜晚的诗句
- 姹紫嫣红的诗句-关于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诗句
- 酒经典诗词名句
- 包含岚的诗句
- 孝敬老人的诗句
- 诗句中有月字的古诗词 关于月季的诗句古诗词
- 唐伯虎的诗词作品
- 毛主席诗词-毛泽东诗词
- 写夏季的古诗词
- 李白励志诗词大全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
-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