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竽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yú,
部首:竹
笔画:9
结构:上下
异体字:
五笔:TGFJ
仓颉:HMD
四角:88401
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横横竖
「竽」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竽yú(ㄩˊ)
1、古代吹奏乐器,像笙,有三十六簧:滥竽充数。
UNICODE
竽字UNICODE编码U+7AFD,10进制: 31485,UTF-32: 00007AFD,UTF-8: E7 AB BD。
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造字法
形声:从竹、于声
English
ancient woodwind instrument
「竽」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竽 yú
〈名〉
(1) (形声。从竹,于声。从竹的字有时与乐器有关。本义: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 同本义 [ Yu pipe,an ancient music instrument]。战国时盛行于民间
竽,竹三十六簧也。——《说文》。按,管乐也。
调竽奇声以耳异。——《荀子·正名》
(2) 又如:竽瑟(竽与瑟);竽籁(指笙和箫)
康熙字典中的「竽」
竽【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說文》竽,三十六簧樂也。《周禮·春官疏》竽長四尺二寸。《註》竽,管類。用竹爲之,形參差象鳥翼。鳥,火禽。火數七,冬至之時吹之,冬水用事,水數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長,蓋取於此也。《世本》隨作竽。《釋名》竽,汙也。其中汙空。《博雅》竽,象笙,三十六管,宮管在中央。《樂書》近代笙竽十九簧,竽與笙異器而同和,故《周官》竽與笙均掌之笙師。《周禮·春官》笙師掌敎吹竽。《禮·樂記》君子聽竽笙,則思畜聚之臣。《易通卦驗》冬至,吹黃鐘之律,閒音以竽。《老子·道德經》服文采,帶利劒,厭飮食,而資貨有餘,此之謂盜竽。《註》竽者,五聲之長也。竽倡則衆樂皆和,大姦倡則小盜和,故曰盜竽。《集韻》或作。
说文解字中的「竽」
说文解字
竽【卷五】【竹部】
管三十六簧也。从竹亏聲。羽俱切
说文解字注
(竽)管三十六簧也。管下當有樂字。凡竹爲者皆曰管樂。周禮笙師。掌敎龡竽。大鄭曰。竽三十六簧。按據廣雅竽三十六管。然則管皆有簧也。通卦驗、風俗通皆云長四尺二寸。竽與笙之管皆列於匏。宋書樂志曰。竽今亡。从竹。亏聲。羽俱切。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竽」
yú
一种像笙的乐器。《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成语有“滥竽充数”。竽同音字:柅, 疮, 瓳, 陧, 炿, 紂,
竽同部首字:柅, 疮, 瓳, 陧, 炿, 紂,
竽同笔画字:柅, 疮, 瓳, 陧, 炿, 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213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盕」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驖」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瞸」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箸」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䋐」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关于“山河”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上进的古诗词
- 关于杰字的诗句
- 朝阳古诗词 赞美朝阳的诗句
- 带"青丝"的诗句
- 以官开头的诗句
- 称赞云霄的诗句有哪些?
- 有关秋收的诗词
- 描写百合花的诗句
- 带佩和书的诗词 求带有佩雁两字的诗句
热门赏析
- 冬季雪景诗句-冬季雪景诗句 古诗
- 关于励志诗词-关于励志诗词的手抄报图片
- 跟爱国有关的诗词名句
- 带有音字的诗词
- 关于一九的诗句
- 关于辰的诗句-关于辰的诗句有哪些
- 好心情诗句-形容对大自然赞美好心情诗句
- 关于春雨的诗句古诗大全
- 红楼梦所有诗词歌赋
- 关于八月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知识
- 心情低落的诗词-雨天心情低落的诗词
- 带秋的诗词有什么
- 五年级古诗词-五年级古诗词大全必背下册
- 带有愐字的诗
- 带王字的诗词-带王字的诗词大全
- 带有疄字的诗
- 苏轼所有诗词-苏轼所有诗词的表现手法
- 苏东坡写屈原的诗词全集
- 写给恋人的诗句-写给恋人的诗句 给双胞胎起名
- 描写雪的诗词有哪些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