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泑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āo, yōu, yòu,
部首:氵
笔画:8
结构:左右
异体字:釉,
五笔:IXLN
仓颉:EVIS
四角:34127
笔顺:捺捺横折折捺折撇
「泑」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泑yōu(一ㄡ)
1、〔泑泽〕古湖泊名,即今中国新疆罗布泊,如“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泑。”
其他字义
泑yòu(一ㄡˋ)
1、古同“釉”。
其他字义
泑āo(ㄠ)
1、古水名,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UNICODE
泑字UNICODE编码U+6CD1,10进制: 27857,UTF-32: 00006CD1,UTF-8: E6 B3 91。
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the vitreous glaze on china, porcelain, etc.
「泑」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泑」
泑【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糾切,音黝。水黑色也。《說文》澤在昆侖山下。《水經》河水東注于泑澤。《註》卽所謂蒲昌也。
又山名。《山海經》泑,山神蓐收居之。
又《廣韻》《集韻》於虬切,音幽。義同。
又《正字通》窑器色光滑者,俗曰泑。
又《集韻》於交切,音坳。水名,在長沙。
说文解字中的「泑」
说文解字
泑【卷十一】【水部】
澤。在昆侖下。从水幼聲。讀與同。於糾切
说文解字注
(泑)泑澤。澤上補一字。在昆侖虛下。宋本河泑下皆作昆侖。趙鈔本侖作崙。非。虛字各本無。今依太平御覽所引補。昆侖虛見爾雅、山海經、水經。丠部曰。虛、大丘也。昆侖丘謂之昆侖虛。山海經西山經曰。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西山經之泑澤、郭景純酈善長比云卽史漢之鹽澤。一名蒲昌海者也。云河水所潛、卽史漢書所謂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也。泑澤歫于闐山漢武詺之昆侖者不甚遠。故曰在昆侖虛下。从水。幼聲。讀與同。同呦。於糾切。三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泑」
泑同音字:肏, 郈, 䒬, 钐, 骀, 肽,
泑同部首字:肏, 郈, 䒬, 钐, 骀, 肽,
泑同笔画字:肏, 郈, 䒬, 钐, 骀, 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21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栯」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䮘」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形容中华的诗词歌赋
- 有关豁达乐观的古诗词
- 形容朋友感情的诗词
- 古代诗人赞美长江的诗句有哪些
- 有关赏花的诗词
- 描写苗族的诗句
- 形容心情的诗词-用落叶形容心情的诗词
- 以圆字开头的诗句
- 与端午有关的诗词歌赋
- 祝福孩子的诗句古诗词
热门赏析
- 关于志向诗句
- 关于描写瀑布的诗句古诗
- 关于秋日的诗句古诗-关于秋日的诗句古诗律诗
- 关于山居的诗句
- 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古诗大全300首
- 歌颂木兰的古诗词
- 含有花的诗句有哪些-含有花的诗句有哪些含义
- 关于描写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 含狂的诗句-含狂的诗句大全
- 关于霜的诗句古诗-关于霜的诗句古诗大全
热门知识
- 带有擂字的诗
- 苏东坡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 写作文常用的诗句-写作文常用的诗句归类
- 下雪的诗句古诗-下雪的诗句古诗唯美
- 形容时光美好的古诗词 形容少年时美好时光的诗句有哪些
- 代表心情不好的诗句-代表心情不好的诗句有哪些
- 带丰字的古诗词
- 描写七夕的古诗词有哪些
- 历史古诗词-历史古诗词语
- 带有启字的诗-带有启字的诗词取名
热门诗文
- 题武关
-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
- 秦州北山观留诗
- 踏莎行(泰妓胡芳来常隶籍,以其端严如木偶,人因目之为佛,乃作是云)
- 鹊桥仙(八月二十八日寿唐子才)
- 马仆射谣
- 【南吕】四块玉 风情
- 减字木兰花(雪中集醉高楼)
- 好事近(用前韵答邓端友使君)
- 临江仙(次韵叶少蕴惜春)
热门名句
-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 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