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莩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fú, piǎo,

部首:艹

笔画:10

结构:上下

异体字:殍,

五笔:AEBF

仓颉:TBND

四角:44407

笔顺:横竖竖撇捺捺撇折竖横

「莩」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芦苇秆里面的薄膜:葭莩。

其他字义

piǎo(ㄆ一ㄠˇ)

1、同“殍”。

UNICODE

莩字UNICODE编码U+83A9,10进制: 33705,UTF-32: 000083A9,UTF-8: E8 8E A9。
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membrane lining inside of reed

「莩」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查询·新华字典

〈名〉

(1) 莩草 [rush]。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茎细长,高一米许。叶片扁平,条状披针形

莩,莩草也。——《说文》张舜徽注:

“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盖屋,湖、 湘间平野亦多有之。”

(2) 植物茎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 [membrane]

朱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莺故犹在,争得讳含来。——唐· 李商隐《百果嘲樱桃》

(3) 又如:莩甲(种子脱去皮壳而萌发)

(4) 另见 piǎo

查询·新华字典

基本词义

piǎo

(1) 同“殍” [same as “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饿莩(饿死的人)

(3) 另见 fú

查询·新华字典

康熙字典中的「莩」

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芳無切,音孚。《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註》葭,蘆也。莩者,其中白皮至薄者也。

《爾雅·釋草》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唐韻古音》縛謀反。《集韻》房尤切,音浮。草名。

《廣韻》平表切。與殍通。《孟子》野有餓莩。《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通摽。《王應麟·詩攷》莩有梅。莩,零落也。《前漢·食貨志》作。詳字註。

说文解字中的「莩」

说文解字

莩【卷一】【艸部】

艸也。从艸孚聲。芳無切

说文解字注

(莩)艸也。从艸。孚聲。芳無切。古音在三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莩」


芦苇秆里的薄膜。《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
piǎo
通“殍”,饿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野有饿莩。”

莩同音字:珤, 垺, 䓅, 倯, 脡, 盏,

莩同部首字:珤, 垺, 䓅, 倯, 脡, 盏,

莩同笔画字:珤, 垺, 䓅, 倯, 脡, 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56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热门诗词

热门赏析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