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鑒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jiàn,
部首:金
笔画:22
结构:上下
异体字:鑑,鉴,
五笔:AHNQ
仓颉:SWC
四角:78109
笔顺:横竖折横竖折撇横捺竖折竖竖横撇捺横横竖捺撇横
「鑒」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鑒jiàn(ㄐ一ㄢˋ)
1、见“鉴”。
UNICODE
鑒字UNICODE编码U+9452,10进制: 37970,UTF-32: 00009452,UTF-8: E9 91 92。
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mirror, looking glass; reflect
「鑒」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鑒」
鑒【戌集上】【金部】
www.
《廣韻》同鑑。
说文解字中的「鑒」
说文解字
鑑【卷十四】【金部】
大盆也。一曰監諸,可以取明水於月。从金監聲。革懺切
说文解字注
(鑑)大盆也。盆者、盎也。凌人。春始治鑑。注云。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温氣。春而始治之。按鄭云如甀。醢人作醢云塗置甀中。則鑑如今之甕。許云大盆。則與鄭說不符。疑許說爲是。且字从金。必以金爲之也。从金。監聲。革懺切。八部。一曰鑑諸、逗。可㠯取朙水於月。鑑諸當作鑑方諸也。轉寫奪字耳。周禮司烜氏。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鍳取明水於月。注。夫遂、陽遂也。鍳、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淮南書。方諸見月則津而爲水。高注。方諸謂陰燧大蛤也。孰摩令。月盛時以向月下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滴。高說與許、鄭異。考工記以鑒燧之齊併言。則鑑之爲鏡可知也。鄭云鏡屬。又注考工記云。鑒亦鏡也。詩云。我心匪鑒。毛傳曰。鑒所以察形。葢鏡主於照形。鑑主於取明水。本系二物。而鏡亦可名鑒。是以經典多用鑑字、少用鏡者。鑑亦叚監爲之。是以毛詩宜鑒於殷、大學作儀監。鄭箋詩云。以殷王賢愚爲鏡。注大學云。監視殷時之事。各依文爲說而已。尙書監字多有同鑒者。
古汉语字典中的「鑒」
鑒同音字:齪, 䴂, 孊, 鰾, 䌪, 懿,
鑒同部首字:齪, 䴂, 孊, 鰾, 䌪, 懿,
鑒同笔画字:齪, 䴂, 孊, 鰾, 䌪, 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1736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潪」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礡」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䠶」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关于爱情相思的古诗句
- 以住字开头的诗句
- 赞美除夕的诗词-赞美除夕的诗词名句
- 描写重阳的诗句古诗词
- 赞美春天的诗句 赞美春天的散文诗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类似诗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有哪些冷门但是意境非常优美的诗句
- 中开头的诗句-中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咏玫瑰花诗词
- 有没有带娇的诗句
热门赏析
- 关于秋天的的诗句-关于秋天的的诗句古诗
- 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有哪些
- 关于家国情怀的古诗词有哪些
- 关于咏梅的全部诗句
- 含有书的诗句古诗-含有书的诗句古诗词
- 感恩的现代诗词
- 关于陆游的爱国诗句有哪些
- 关于爱读书的诗句古诗-关于爱读书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名胜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立夏的古诗词有哪些
热门知识
- 带有景字的古诗词
- 四年级描写母爱的诗句或名言
- 形容“朋友离别,朋友舍不得离开”的诗句有哪些
- 送客诗词欢喜 《山中送客》古诗句
- 夕阳红诗词-夕阳红诗词朗诵视频加文字
- 九九重阳诗词-九九重阳诗词歌赋
- 写豁达的诗句
- 下雨天独自赏荷花思念忧虑的诗句 下雨天的荷花
- 带有螰字的诗
- 李清照秋天的古诗词-李清照秋天的古诗词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热门诗文
-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 观村童戏溪上
- 【南吕】一枝花_不恋蜗角名
- 山中(万里念将归)
- 荷华媚(荷花)
-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
- 夜宿石门(朝搴苑中兰)
- 西平乐慢(中吕商过西湖先贤堂,伤今感昔,泫然出涕)
-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意云)
- 锁窗寒(春寒)
热门名句
-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
-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 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