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遹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yù,
部首:辶
笔画:15
结构:左下包围
异体字:
五笔:CBTP
仓颉:YNHB
四角:37302
笔顺:折捺折竖撇竖折撇捺竖折横捺折捺
「遹」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遹yù(ㄩˋ)
1、僻,邪僻:“回遹其德。”
2、查询·新华字典
2、遵循:“祗遹文祖,光昭旧勋。”
3、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4、姓。
UNICODE
遹字UNICODE编码U+9079,10进制: 36985,UTF-32: 00009079,UTF-8: E9 81 B9。
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comply with, obey; shun, avoid
「遹」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遹 yù
〈动〉
(1) 邪僻 [avoid]
遹,回避也。——《说文》
谋犹回遹。——《诗·小雅·小旻》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诗·大雅·抑》
(2) 遵循 [follow]
今[治]民将在祗遹乃文考。——《书·康诰》
(3) 另见 ào
查询·新华字典
康熙字典中的「遹」
遹【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玉篇》循也,述也。《正韻》遵也。《書·康誥》祇遹乃文考。《註》紹述也。
又發語辭。《詩·大雅》遹駿有聲。
又姓。《正字通》宋開寶中有遹復,以太常博士判秦州。
又《集韻》食律切,音術。邪也。《詩·小雅》謀猶回遹。
说文解字中的「遹」
说文解字
遹【卷二】【辵部】
回避也。从辵矞聲。余律切
说文解字注
(遹)回辟也。依韵會作辟。小雅。謀猶回遹。毛曰。回邪、遹辟也。按辟僻古今字。大雅兩言回遹。箋皆云。回邪。韓詩遹作穴。或作泬。或作鴥。皆叚借字也。遹古多假爲述字。釋言云。遹、述也。言叚借也。釋詁云。遹遵率循。釋訓云。不遹、不蹟也。皆謂遹卽述字也。言轉注也。不遹者、今邶風之報我不述也。从辵。矞聲。余律切。十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遹」
遹同音字:鋇, 鋀, 奭, 鋱, 䧧, 閲,
遹同部首字:鋇, 鋀, 奭, 鋱, 䧧, 閲,
遹同笔画字:鋇, 鋀, 奭, 鋱, 䧧, 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2278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瘎」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描写鸟儿栖息的诗句
- 中秋诗句大全李白-中秋诗句大全李白月夜忆舍弟
- 关于莲的古风诗句
- 以傅字开头的诗句
- 中秋思乡的诗句古诗词
- 有名诗词歌赋
- 带诗词的秋雨图片 描写秋雨的诗句古诗词
- 竞聘时能用上的古诗词 适合竞选时用的诗句有哪些
- 表达自己虽然无人赏识,但仍有才华的诗句
- 赞颂梅花的诗词-赞颂梅花的诗词有哪些
热门赏析
- 含蓄的古诗词
- 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大全
- 关于赞美教师的诗词-关于赞美教师的诗词歌赋
- 含有鸣字的诗句
-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句-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句 3首
- 关于描写友谊的古诗词-关于描写友谊的古诗词句
- 感恩父母的诗词句子
- 和西湖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归隐的诗句-关于归隐的诗句的诗句
- 含万的诗句-含万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知识
-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大全
- 写玉门关的诗句-古人描写玉门关的诗句
- 老字开头的诗词-老字开头的诗词句
- 李白经典诗词作品
- 带有昧字的诗
- 描写男女友情的古诗词
- 带有艮字的诗
- 带有咩字的诗
- 写情诗词句
- 写内心愁苦的诗句-写内心愁苦的诗句小学
热门诗文
- 减兰十梅(早)
- 酹江月(寿漕使)
-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六日,雪霁,行武陵道中,江山莹彻,不类人世)
-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 生查子·软金杯
- 酒泉子·长忆西山
- 山居示灵澈上人
- 水龙吟(寄竹西)
- 满江红(四之二·仙吕调)
- 狂夫
热门名句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
-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