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嬰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yīng,
部首:女
笔画:17
结构:上下
异体字:婴,孆,孾,纓,
五笔:MMVF
仓颉:BCV
四角:66404
笔顺:竖折横横横撇捺竖折横横横撇捺折撇横
「嬰」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嬰yīng(一ㄥ)
1、见“婴”。
UNICODE
嬰字UNICODE编码U+5B30,10进制: 23344,UTF-32: 00005B30,UTF-8: E5 AC B0。
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baby, infant; bother
「嬰」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嬰」
嬰【丑集下】【女部】
《廣韻》於盈切《集韻》伊盈切《正韻》於京切,音纓。《釋名》人始生曰嬰兒。胷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故曰嬰。一曰女曰嬰,男曰孩。
又《六書故》女首飾也。嬰,所以飾也。《荀子·富國篇》處女嬰寶珠。別作瓔。
又加也。《賈誼·治安策》嬰之以芒刃。
又觸也。《韓非子·說難》龍喉下逆鱗,嬰之則殺人。
又繞也。《後漢·卓茂傳》嬰城者相望。
又縈也,絆也。《陸機詩》世網嬰吾身。《張九齡詩》形隨世網嬰。
又山名。《隋圖經》嬰山,幷州之主山。
又《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
又九嬰,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使誅九嬰于凶水之上。
又盂也。與罌通。《天子傳》黃金之嬰之屬。
又姓。晉季膺之後。別作賏。
又《集韻》於慶切,音映。關中謂孩子曰嬰。
又於正切,音郢。嬰累,弱也。一曰絆也。
说文解字中的「嬰」
说文解字
嬰【卷十二】【女部】
頸飾也。从女賏。賏,其連也。於盈切
说文解字注
(嬰)繞也。各本作頸飾也。今正。貝部賏、頸飾也。嬰與賏非一字。則解不應同。孫綽天台山賦。方解纓絡。李引說文嬰、繞也。纓與嬰通。陸機赴洛中道作詩。世纲嬰我身。李引說文嬰、繞也。唐初本可據。繞者、纏也。一切纏繞如賏之纏頸。故其字从賏。越絕書。嬰榮楯以白璧。司馬法。大夫嬰弓。山海經。嬰以百圭百璧。謂陳之以環祭也。又燕山多嬰石。言石似玉。有符采嬰帶也。凡史言嬰城自守、皆謂以城圍繞而守也。凡言嬰兒、則嫛婗之轉語。从女賏。賏、貝連也。頸飾。各本作其連也。今正。又移頸飾二字於此。此六字釋以賏會意之恉。於盈切。十一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嬰」
嬰同音字:瞮, 䃮, 鴿, 璐, 臒, 㦽,
嬰同部首字:瞮, 䃮, 鴿, 璐, 臒, 㦽,
嬰同笔画字:瞮, 䃮, 鴿, 璐, 臒, 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717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肎」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垞」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㼲」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㾏」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著名的诗词有什么
- 形容后悔的诗词-形容后悔的诗词经典的
- 关于“喜鹊和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 喝酒的诗句诗词有哪些
- 月字开头诗词
- 哈尔滨之夜。诗词 歌颂哈尔滨的诗句
- 形容气势磅礴的诗词
- .唐朝骆宾王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的是什么动物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句的意思
- 含“山”的《飞花令》诗句有哪些?
- 与红尘有关的诗词
热门赏析
- 关于寂寞的诗词-关于寂寞的诗词自编
- 飞的古诗词-蝶舞蜂飞的古诗词
- 含有竹子诗句古诗
- 含有菊字的诗句-含有菊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动物的诗句古诗词
- 含有书的诗句古诗-含有书的诗句古诗词
- 国庆的诗句大全-国庆的诗句大全8句
- 关于雪的优美诗句古诗
- 含有菊字的诗句大全
- 含飞字的古诗词-含飞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热门知识
- 带丰字古诗词
- 毛泽东身高多少?揭秘毛泽东的真实身高
- 形容领导的诗句有哪些?
- 辛弃疾爱国诗词大全
- 写赞美母亲的诗句-写赞美母亲的诗句四个
- 玫瑰花的诗词最著名的
- 《渡湘江》杜审言唐诗鉴赏
- 李白写月亮的诗词-李白写月亮的诗词佳句
- 以的开头的诗句
- 苏轼有哪些诗词-苏轼有哪些诗词告诉我们正能量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
-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