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蒩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jù, zū,
部首:艹
笔画:13
结构:上下
异体字:藉,
五笔:ATEG
仓颉:THDM
四角:44912
笔顺:横竖竖撇横竖撇捺竖折横横横
「蒩」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蒩zū(ㄗㄨ)
1、草席:“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2、
2、蕺菜。
其他字义
蒩jù(ㄐㄨˋ)
1、古通“菹”,多草的泽地。
UNICODE
蒩字UNICODE编码U+84A9,10进制: 33961,UTF-32: 000084A9,UTF-8: E8 92 A9。
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蒩」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的「蒩」
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詳苴字註。
又草名。《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註》《廣雅》云: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余切,音沮。《廣韻》則古切,音祖。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
说文解字中的「蒩」
说文解字
蒩【卷一】【艸部】
茅藉也。从艸租聲。《禮》曰:“封諸侯以土,蒩以白茅。”子余切
说文解字注
(蒩)茅藉也。司巫。祭祀共鉏館。杜子春云。鉏讀爲蒩。蒩、藉也。玄謂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士虞禮。苴刌茅長五寸。實于筐。按鄭謂儀禮之苴。卽周禮之蒩也。从艸。租聲。子余切。又子都切。五部。禮曰。此當云禮記曰。脫記字。記者、百三十一篇文也。封諸侯㠯土。蒩㠯白茅。白虎通、獨皆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爲壇。封諸侯。受天子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靑。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皆苴以白茅授之。歸國立社。按班、蔡作苴。假借字。許作蒩。正字也。
古汉语字典中的「蒩」
蒩同音字:㬄, 蒧, 嫎, 腾, 塡, 絻,
蒩同部首字:㬄, 蒧, 嫎, 腾, 塡, 絻,
蒩同笔画字:㬄, 蒧, 嫎, 腾, 塡, 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761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㭭」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狄」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熅」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竹林七贤相关的诗词 关于竹林七贤诗句有哪些
- 元宵节经典诗词名句-元宵节经典诗词名句四句
- 赞美葡萄的古诗词 描写“葡萄”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月亮的诗句6句诗句
- 有关家乡的诗词-有关家乡的诗词两首
- 关于红颜的古诗句
- 描写雨大的诗句
- 赞美大自然的古诗词-赞美大自然的古诗词10首
- 以会开头的诗句-以会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入字的诗词 含有日的诗句
热门赏析
- 关于归来的诗句
- 含书的诗句-含书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酒的诗词名句大全
- 含有顶的诗句
- 关于隐忍的诗句
- 含有水的诗句两句
- 歌颂道德的古诗词
- 关于月亮的诗句杜甫-关于月亮的诗句杜甫写的
- 关于白居易的诗词大全
- 带有棕字的诗-带有棕字的诗句
热门知识
- 爱情绝望的诗词
- 带一的诗词大全
- 秦汉古诗词大全
- 描写景点的古诗词
- 描写姑苏城的诗词
- 带有陈字的诗词-带有陈字的诗词 名字
- 清明节古诗词100首
- 诗词山水画-诗词山水画图片
- 励志经典诗词-励志经典诗词名句唯美
- 表达雄心壮志的诗词-表达雄心壮志的诗词名句
热门诗文
- 蝶恋花(商调柳·第三)
- 曲江秋(正宫)
-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
- 玉阶怨
- 山花子(成支使出侍姬,次穆季渊韵)
- 渡浙江问舟中人
- 有炎氏颂
- 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
- 踏莎行(泰妓胡芳来常隶籍,以其端严如木偶,人因目之为佛,乃作是云)
- 咏史(弱冠弄柔翰)
热门名句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