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珂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kē,
部首:王
笔画:9
结构:左右
异体字:砢,
五笔:GSKG
仓颉:MGMNR
四角:11120
笔顺:横横竖横横竖折横竖
「珂」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珂kē(ㄎㄜ)
1、玉名:鸣珂。珂雪(形容洁白如雪)。
2、查询·新华字典
2、马笼头的装饰:玉珂。珂月。
UNICODE
珂字UNICODE编码U+73C2,10进制: 29634,UTF-32: 000073C2,UTF-8: E7 8F 82。
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造字法
形声:从王、可声
English
inferior kind of jade
「珂」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珂 kē
〈名〉
(1) (形声。从玉,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白玛瑙)
(2) 同本义 [a jade-like stone]。珂珮(朝官衣服上的玉带);珂雪(形容如白玉般洁白);珂声(马勒上珂饰的声响)
(3) 马笼头上的装饰 [an ornament on a bridle]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张华《轻薄编》
(4) 又如:珂月(嵌在马头笼辔上的月形饰物);珂马(珂即马笼头上的玉饰,因称人所乘之马为珂马)
珂组词(常用词组)
珂里
康熙字典中的「珂」
珂【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查询·新华字典
《唐韻》苦何切《韻會》《正韻》丘何切,音軻。《說文》玉名。《玉篇》石次玉也。亦碼碯,潔白如雪者。
又《玉篇》一云螺屬也。生海中。《通俗文》勒飾曰珂。《爾雅翼》貝大者珂,皮黃黑,骨白,可飾馬具。一名馬珂螺。《李時珍曰》珂馬,勒飾也。此貝似之,故名。《韓愈詩》送以紫玉珂。
又諫珂,鳥名。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見《說苑》。
又金名。《事物紺珠》有珂金。《集韻》或作砢。
说文解字中的「珂」
说文解字
珂【卷一】【玉部】
玉也。从玉可聲。苦何切
说文解字注
(砢)磊砢也。磊砢二字雙聲。上林賦曰。水玉磊砢。張揖云。磊砢、魁礨皃也。又說樹曰。坑衡閜砢。郭璞云。閜砢、相扶持也。世說新語曰。其人磊砢而英多。从石。可聲。來可切。十七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珂」
kē
像玉的美石,多用为马笼头上的装饰品。张华《轻薄篇》:“乘马鸣玉珂。”珂同音字:剎, 急, 绔, 拾, 姷, 咤,
珂同部首字:剎, 急, 绔, 拾, 姷, 咤,
珂同笔画字:剎, 急, 绔, 拾, 姷, 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77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旿」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眮」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鍯」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15首
- 中秋节古诗词100首-中秋节古诗词100首6字
- 鸿鹄之志的诗句
- 元宵节相关诗词-元宵节相关诗词名句
- 与音乐有关的诗句
- 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
- 关于蓬莱的诗词 有关蓬莱的诗句
- 带邀字有什么诗句带上邀字不要别的
- 爱国的古诗词(两句) 表现爱国情怀写出两句诗句
- 以夏字开头的诗句-以夏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热门赏析
- 关于励志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三月的诗句-关于三月的诗句古诗词
- 含出的诗句-含出的诗句三年级
- 含有流字的诗句100首
- 关于流水的诗句大全
- 关于美好生活的诗词-关于美好生活的诗词文句
- 关于睡觉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做人的诗句-关于做人的诗句或名言
- 含有山川的诗句
- 含有草字的诗句古诗
热门知识
- 带有怓字的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有哪些
- 描写莲花的诗句古诗词-描写莲花的诗句古诗词37
- 李煜有名的诗词-李煜有名的诗词写失国之痛
- 包含玫瑰的诗句-包含玫瑰的诗句作文
- 人生哲理的古诗词-人生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 带王的诗词有哪些
- 诗词情侣-诗词情侣id
- 带有诺字的诗-带有诺字的诗词
- 形容“天才少年”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 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后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