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剟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duō,
部首:刂
笔画:10
结构:左右
异体字:㓼,
五笔:CCCJ
仓颉:EEEEN
四角:72400
笔顺:折捺折捺折捺折捺竖竖
「剟」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剟duō(ㄉㄨㄛ)
1、删削:剟去繁文。
2、
2、割取。
3、剌。
UNICODE
剟字UNICODE编码U+525F,10进制: 21087,UTF-32: 0000525F,UTF-8: E5 89 9F。
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o prick; to cut blocks, to engrave
「剟」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剟 duō
〈动〉
(1) (形声。本义:削,删除)
(2) 同本义 [omit]
剟,刊也。——《说文》
剟,削也。——《广雅·释诂三》
吏治榜笞数千刺剟。——《史记·张耳陈馀传》
(3) 又如:剟削(删除,清除);剟除(削除)
(4) 割,割取 [cut]
盗者剟寝户之帘。——《汉书·贾谊传》。注:“割取之也。”
(5) 又如:剟材(身有残疾的人材)
(6) 雕刻 [carve]
村人曳在道旁西,耶娘父母不知。上剟排书字,此是死不归。——《敦煌曲子词》
(7) 通“掇”。掇拾 [pick up]。如:剟拾(摭拾);剟裒(掇集);剟取(摘取,选取);剟剽(摘抄)
康熙字典中的「剟」
剟【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陟劣切《集韻》《韻會》株劣切,音輟。《說文》刊也。从刀,叕聲。《商子·定分篇》有敢剟定法令者死。
又刺也。《史記·張耳餘傳》吏治榜笞,數千刺剟,身無可擊者。
又割也。《前漢·賈誼傳》剟寢戸之簾。《註》師古曰:剟謂割取之也。
又與掇通。《前漢·王嘉傳》掇去宋弘。《註》師古曰:掇,讀曰剟。剟,削也。
又《唐韻》丁活切《集韻》《韻會》都活切《正韻》都括切,音掇。《郭璞·爾雅序》剟其瑕礫。《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礫。剟音掇。
说文解字中的「剟」
说文解字
剟【卷四】【刀部】
刊也。从刀叕聲。陟劣切
说文解字注
(剟)刊也。商子曰。有敢剟定法令者死。賈誼傳曰。盜者剟寢戸之簾。从刀。叕聲。陟劣切。十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剟」
剟同音字:疳, 蚞, 涚, 巸, 谆, 钻,
剟同部首字:疳, 蚞, 涚, 巸, 谆, 钻,
剟同笔画字:疳, 蚞, 涚, 巸, 谆, 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hanyu/954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汉语
- 「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梕」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诗词
- 有夜字的诗词-有夜字的诗词有哪些
- 赞美梅花的古诗词大全
- 友谊诗词歌赋
- 形容流泪的诗词
- 与酒有关的诗句苏轼
- 有关风景的古诗词-有关风景的古诗词李白
- 表达与亲人离别内心非常哀愁凄凉的诗句
- 有关七夕的诗词句-有关七夕的诗词句子
- 描写生病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生病的诗词
- 有关母亲的诗词都有哪些
热门赏析
- 含有花字的诗句30-含有花字的诗句300首
- 歌颂祖国的经典诗词-歌颂祖国的经典诗词篇章
- 和月亮有关的经典诗句-和月亮有关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 关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关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简单
- 古风爱情诗句-古风爱情诗句情句
- 含有萌的诗句-含有萌的诗句及意思
- 关于蔷薇的著名诗句
- 关于雨的唯美诗句大全-关于雨的唯美诗句大全开瓶装水厂挣钱吗
- 古人分手绝情诗句-古人分手绝情诗句简短
- 奋斗诗词名句 经典-奋斗诗词名句 经典语录
热门知识
- 《广溪峡》杨炯唐诗鉴赏
- 然字开头的古诗词
- 期待爱情的古诗词
- 描写节日的古诗词有多少
- 形容郁郁不得志的诗句
- 形容运气好的诗词 形容“运气”的诗句都有哪些
- 桃花古诗词全集-桃花古诗词全集 唐伯虎
- 情诗词名句-李清照爱情诗词名句
- 写菊花诗句大全
- 带有碐字的诗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
-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