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梦醒的诗句-含有梦醒的诗句李白
-
木兰花慢·古今词家未能道者
周密
宋
古今词家未能道者。”余时年少气锐,谓此人间景,余与子皆人间人,子能道,余顾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词成。成子惊赏敏妙,许放出一头地。异日霞翁见之曰:“语丽矣,如律未协何。”遂相与订正,阅数月而后定。是知词不难作,而难于改;语不难工,而难于协。翁往矣,赏音寂然。姑述其概,以寄余怀云恰芳菲梦醒,漾残月、转湘帘。正翠崦收钟,彤墀放仗,台榭轻烟。东园。夜游乍散,听金壶、逗晓歇花签。宫柳微开露眼,小莺寂妒春眠。
冰奁。黛浅红鲜。临晓鉴、竞晨妍。怕误却佳期,宿妆旋整,忙上雕軿。都缘探芳起早,看堤边、早有已开船。薇帐残香泪蜡,有人病酒恹恹。
东风第一枝·壬戌闰腊望,雨中立癸亥春,与高宾王各赋
史达祖
宋
草脚愁苏,花心梦醒,鞭香拂散牛土。旧歌空忆珠帘,彩笔倦题绣户。黏鸡贴燕,想立断、东风来处。暗惹起、一掬相思,乱若翠盘红楼。
今夜觅、梦池秀句。明日动、探花芳绪。寄声沽酒人家,预约俊游伴侣。怜它梅柳,乍忍俊天街酥雨。待过了一月灯期,日日醉扶归去。
一知殿化佛殿僧堂中灯油求颂
释正觉
宋
佛灯谁我续光明,果若莲开大梦醒。
香草有心持洁白,兰豪无脚湛寒青。
默耕化外那知夜,真照壶中不觉冥。
家世儿孙传底事,从教辉耀显门庭。
煨芋
释绍昙
宋
山房不识春风面,地炉宿火煨红软。
寒涕垂颐午梦醒,饥肠殷殷晴雷转。
霜猿剥啄启岩扉,漏泄天香入翠微。
雾幕烟笼收不得,等闲色引白云归。
破藤床上生涯足,和土和灰擘柔玉。
放憨一饱万缘空,口唱山歌手扪腹。
可中真味与谁论,脯麟脍凤徒腥羶。
向使懒残知有此,肯把虚名眩天子。
天竺冬夜
释行海
宋
白云寂寂树苍苍,夜静泉声到石房。
淡月照窗寒梦醒,枕边闻得野梅香。
题云间皎上人扃绿轩
张榘
宋
丛竹傍幽亭,萧然一画屏。
色欺春酒碧,光映夜灯青。
雨叶供香润,风枝摇梦醒。
却嫌千亩阔,浩渺绿难扃。
萧阜水仙花
释文珦
宋
江妃楚楚大江湄,玉冷金寒醉不归。
待得天风吹梦醒,露香清透绿云衣。
铜山寺口初见梅花书寄何则颜二首其一
戴表元
宋
吴歌楚舞送年华,忆着终还不似家。
今日春风吹梦醒,铜山寺口见梅花。
秋夜
徐瑞
宋
沉沉秋夜静,轻策步中庭。
止酒天真澹,烹茶世梦醒。
风枝绕惊鹊,露草度流萤。
物化犹如此,浮生可得停。
木兰花慢·古今词家未能道者
周密
宋
古今词家未能道者。”余时年少气锐,谓此人间景,余与子皆人间人,子能道,余顾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词成。成子惊赏敏妙,许放出一头地。异日霞翁见之曰:“语丽矣,如律未协何。”遂相与订正,阅数月而后定。是知词不难作,而难于改;语不难工,而难于协。翁往矣,赏音寂然。姑述其概,以寄余怀云恰芳菲梦醒,漾残月、转湘帘。正翠崦收钟,彤墀放仗,台榭轻烟。东园。夜游乍散,听金壶、逗晓歇花签。宫柳微开露眼,小莺寂妒春眠。
冰奁。黛浅红鲜。临晓鉴、竞晨妍。怕误却佳期,宿妆旋整,忙上雕軿。都缘探芳起早,看堤边、早有已开船。薇帐残香泪蜡,有人病酒恹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angxi/1363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以我字结尾的诗句
- 带桂花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女人漂亮的诗词歌赋
- 以棋字开头的诗句
- 喇叭花的诗词 关于牵牛花的诗句
- 关于“科举考试”的励志诗句有哪些?
- 以歇字开头的诗句
- 关于“晚霞”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晚霞的诗句
- 感慨时光流逝和回忆美好时光的诗句有哪些?
- 中元节诗句
推荐汉语
- 「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㽊」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橒」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㶫」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尣」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区」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带生的古诗词100首
- 双字开头的诗词
- 带钧字的诗词歌赋
- 吹开头的诗句-吹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带有劳字的诗-带有劳字的诗句
- 包含春的诗词
- 男女情感诗词-男女情感诗词歌赋大全
- 形容大喜的诗句 形容喜从天降的诗句
- 写春雪的诗句-写春雪的诗句古诗
- 苏轼秋天的诗词名句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