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蝉字的诗句
-
带有蝉字的诗句
咏蝉
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作者:虞世南
垂蕊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隋 卢思道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2)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正如
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
唐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
唐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唐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唐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
五代楚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唐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唐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宋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古诗《蝉 》
蝉 虞(yu 二声)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有权势地位者的有力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蝉 虞世南 (古诗鉴赏题目)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说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面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新题型】※(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请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答案: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对蝉的生动描写,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然能够声名远播。
古诗《蝉》的后两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唐·许浑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蝉》——唐·李郢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
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蝉》——唐·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蝉》——唐·张乔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蝉》——唐·罗邺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蝉》——唐·罗隐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蝉》——唐·徐夤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蝉》——唐·薛涛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蝉二首》——唐·子兰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柳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蝉》——宋·苏轼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请问是哪首的后两句
古诗《蝉》用自已说的意思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题解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
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
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
“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
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
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
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
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虞世南是唐初著名书法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
这首诗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 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 的品质。
蝉的头部有两报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固而 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
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 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 于东厢”(见《初学记》引《瑞应图》)。
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呜声也就不同凡响。
“桐”前着一“疏”字, 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宋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从上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
“居高”的 “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
虞世南写的蝉古诗的意思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但也是托物言志。
...
古诗婵全诗的意思
《蝉》年代: 唐 作者: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简析】: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带“莹”字的古诗有哪些?
1.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贺铸《杵声齐·砧面莹》2.鬓云松,红玉莹。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
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
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3.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苏轼《诉衷情·琵琶女》4.风清月莹,天然标韵,自是闺房之秀。
情多无那不能禁,常是为、而今时候。
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
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
——李之仪《鹊桥仙》5.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1.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贺铸《杵声齐·砧面莹》翻译: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
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
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2.鬓云松,红玉莹。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
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
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翻译: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
晕入句: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
露华:清冷的月光。
唐杜牧《寝夜》:“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青莺镜:《鸳鸟诗序》云即镜子。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南朝梁范泰《鸾鸟诗序》云:宾王于峻祁之山,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
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
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后以青鸾代指为镜。
罗袜: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罗袜,丝罗所制之袜。
此处代指女人之足。
凌波,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
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
3.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苏轼《诉衷情·琵琶女》翻译: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
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
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
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4.风清月莹,天然标韵,自是闺房之秀。
情多无那不能禁,常是为、而今时候。
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
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
——李之仪《鹊桥仙》翻译: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5.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翻译:菱花,就是镜子,古代铜镜后面往往都铸上菱花的图案,所以诗词里就用菱花来代替镜子了。
绛绡,红色绡绢,绡为生丝织成的薄纱﹑细绢。
檀郎本来是指晋代一位名叫潘岳的美男子,后来诗词当中往往就用“檀郎”来泛指美男子了,女子也常常用“檀郎”来作为对爱人的昵称。
含有捕字的古诗
书翰),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梧桐是高树,是患难人语。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我是暖色 来自海天一色团队 求最佳答案 求赞。
谢谢。
、有力者的帮助)。
这一句虽只写声,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博学、文词。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人格的力量,“不假良史之辞,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一正一反,相互呼应,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 “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诗人却别有会心。
这“贵”与“清”的统一,悦耳动听,着一 “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李商隐‘本以高难饱,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故说“饮清露”,虞世南‘居高声自远,此独尊其品格。
”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048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 含有木字的诗句100首
- 含有霜字的诗句有哪些
- 读书有关的诗词-读书有关的诗词名句
- 古诗词写景-古诗词写景特点答题套路
- 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大全高中
- 关于天空的诗句李白
- 关于北方的诗句-关于北方的诗句大全
- 黄庭坚最有名的诗词-黄庭坚最有名的诗词书法
- 关于日出的诗句古诗-关于日出的诗句古诗并配图
- 含有水字的诗句古诗大全
推荐汉语
- 「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姕」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槡」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写音乐的诗句-写音乐的诗句有哪些
- 现代的诗词-现代的诗词歌
- 写男女思念的诗词
- 小暑的诗句有哪些 经典诗词合集
- 传字结尾的诗句
- 带有妈字的诗-带有妈字的诗词
- 描写夜晚的古诗词-描写夜晚的古诗词词
- 四开头的诗句-四开头的诗句爱情
- 失望的古诗词-表示很失望的古诗词
- 心字结尾的诗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
-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