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

1、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5、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写成排比句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晚唐时期杜莆写的忧国忧民的诗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名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作为晚唐时期著名的代表诗人,在经历大唐的由盛到衰心中满怀感慨,其诗篇大多都或明或暗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意。

写忧国忧民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和现代诗歌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____陆游国耻未雪,何由成名?____李白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____司马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____陆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____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评价杜甫的忧国忧民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

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

所以,终其一生,高蹈出世的念头很少占据他的头脑。

另外,唐代是重视诗歌的时代,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正是武后朝中最著名的诗人,这更加深了杜甫对诗歌的兴趣。

他曾很骄傲地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宗武生日》)追求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共同构成了杜甫的人生轨道。

杜甫早慧,据称七岁便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壮游》),与文士们交游酬唱。

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

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声名,为日后的仕进作准备。

他先到了吴越一带,江南景物和文化,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二十四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又浪游齐、赵,度过一段狂放的生活,他后来回忆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 (《壮游》)三十三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于洛阳,又在梁、宋一带为豪侠之游。

李白当时已是名震天下的诗人,他的特殊风采和出众才华,深深吸引了杜甫。

杜甫称做官为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这一点相联系的。

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

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

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已不够有力,而把持权柄的李林甫等人,又对引进人才采取阻碍的态度。

大约在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得艰困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

此外,他还多次向玄宗皇帝献赋,如《雕赋》、《三大礼赋》等,指望玄宗对他的文才投以青睐。

种种努力的结果,是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天宝后期,唐代社会虽维持着表面的繁盛,却已处处埋伏危机。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玄宗和他的边将们一意开拓疆土、穷兵黩武的政策,导致国力空虚、民生艰难,许多人无辜死亡;二是玄宗沉湎于享乐,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擅权专政,阻塞言路,政治变得昏暗;三是为玄宗所宠信的安禄山身兼三节度使,手握雄兵,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处在逆境中的人容易看到现实中的弊病,当一场大崩溃即将到来时,杜甫透过个人的不幸看到了国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

天宝十一载(752),杜甫写下了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

这首诗标志了杜甫诗歌的转变。

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写出《丽人行》,揭露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

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对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下的长安。

后来只身逃出,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

这是一个从八品的谏官,地位虽不高,却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

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

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他在乾元二年(759)丢弃了官职,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

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

而他的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态。

《春望》、《月夜》、《悲陈陶》、《悲青坂》、《北征》、《羌村》以及“三吏”、“三别”等大量传世名篇,从诗人浸满忧患的笔下不绝涌出。

到成都不久,杜甫依靠朋友的帮助,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

后来,杜甫的故交严武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与杜甫过从甚密,对他的生活也多有照顾。

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时,并表荐杜甫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此称他为“杜工部”)。

杜甫是为了避乱谋食来到蜀中的。

最初二年多时间,他闲居草堂,生活确实比较安逸,当时所写吟咏草堂周围自然景物的诗篇,也显出一种清新闲淡的韵致。

但这种情形并没有维持很久。

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于公元七六三年宣告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

外患方面,有吐蕃的严重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代宗仓皇出逃;内乱方面,则出现普遍的军阀割据或半割据状态,而政治的腐败、官吏的横暴,也是有增无减。

从蜀中地区来说,它既是吐蕃进攻的一个重点,也是容易发生军阀割据的地方。

就在严武二次镇蜀的间隔时期,就曾发生一场严重的...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老马)总的来说,唐诗里面:杜甫,白居易的有许多忧国忧民的(特别是杜甫)宋词里辛弃疾的个人最为欣赏。

当然黄庭坚,范仲淹的也有几首不错的有过有名。

近代的作家梁启超,闻一多先生的许多诗歌相当精彩。

鲁迅的也有几首脍炙人口的。

冰心在忧国忧民上不是很突出。

《老马》是初中课文的一篇,和闻一多的铁树开花是一起的

杜甫忧国忧民的五首绝句(要押韵)·十万火急·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忧国忧民诗句赏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変,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更》,“三另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诗歌《北征》中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

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

最能反映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以上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087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