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其他事物间接地写,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诗句有哪些?

借其他事物间接地写,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诗句有哪些?

  •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一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清·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宋·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有多少人认为需培养古诗词爱好?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受访者中,18~24岁的占24.2%,25~29岁的占39.3%,30~35岁的占36.5%。

    男性占51.2%,女性占48.8%。

    30.0%的人来自北上广深,16.4%的人来自其他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的占32.7%,三、四线城市的占16.3%,另有2.5%和1.9%的人来自乡镇和农村。

    70.0%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偶尔能说两句简单的、熟悉的。

    ”来自辽宁本溪受访者认为,谈话中引用两句诗词很有水平。

    “虽然能回忆起来的还是小学、中学时学习的古典诗词,但如今越发觉得有意味”。

    调查显示,在平时生活中,18.5%的受访青年经常会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61.0%的受访青年偶尔会,17.9%的受访青年很少会,仅2.6%的受访青年表示从不接触古典诗词。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70.0%的受访青年表示仍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15.5%的人认为不需要,14.5%的人表示不好说。

    59.8%受访者认为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影响古典诗词普及为何古典诗词难普及?59.8%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49.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应试教育导致。

    其他原因还有:难以理解,让一些人敬而远之(46.5%),缺乏有效的传播形式(40.3%)以及生活压力大,有效学习古典诗词的时间不足(22.5%)等。

    尽管如此,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诗词鉴赏节目还是火了起来。

    为什么?65.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具有民间基础和强大的文学魅力,62.8%的受访青年认为节目借助现代创意包装,使古典诗词本身更接地气,47.7%的受访青年认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找到了合适的载体。

    “这是一个正能量节目,有网友评论是众多娱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苗卫国说,“通过这样的平台集中回味那些诗词,让我们也能二次学习。

    为什么没有小品巜我爱诗词》全部台词?

    相声《我爱诗词》 表演:冯巩、贾旭明、曹随风、侯林林 冯巩:冯巩——乘舟——将…… (观众鼓掌) 冯巩:想死你们啦!冯巩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大家送掌声啊!(改编李白《赠汪伦》)哈哈…… (观众鼓掌。

    贾旭明上场) 贾旭明:好!太好了。

    贾旭明给大家拜年啦!好!冯叔,您这诗作的比李白都好啊,你们同意吗?观众:同意!冯巩:(指着观众)你看你看,你带头还同意?假了!贾旭明:怎么了?冯巩:李白是诗仙,我比他好你还同意?准确地说,(贾旭明:嗯)都挺好。

    贾旭明:对嘛!冯巩:全面了。

    贾旭明:冯叔,(冯巩:嗯)我能跟您赛赛诗吗?冯巩:怎么赛?贾旭明:我想跟您比一比,古典诗词当中带数字“一”的诗句。

    冯巩:谁先说?贾旭明:我先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我有“一”了。

    冯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俩“一”。

    贾旭明:“俩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我仨“一”。

    冯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英国布莱克《天真的预言》)四个!(观众鼓掌) 贾旭明:“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陈沆《一字诗》)我五个一。

    (观众鼓掌) 冯巩:“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周华健《朋友》),六个。

    哈哈…… 贾旭明:您这是歌词。

    冯巩:诗歌诗歌,有诗就得有歌。

    不跟你玩了,瞧你这个形象吧!长得跟鼹鼠似的,哈哈…… (曹随风上场) 曹随风:咦,乖乖!你干啥去?冯巩:赢了咱就跑,曹随风:你赢啥了呀?拿歌词跟人家比诗,丢不丢人呐?幸亏我来了,没事,我帮你,我就不信咱俩干不过他一个!冯巩:就你这个长相,长得跟土豆似的,还跟人家干呢,你弄啥呢乖乖?(观众鼓掌) 曹随风:我这个长相咋了?我这个长相,接地气!对吧?(观众:对!)你再说了,他拿准备好的诗跟你比,你咋赢啊?要比换个比法,咱跟他比地名诗句。

    冯巩:这个我不熟啊。

    曹随风:我熟!我都准备半年多了。

    冯巩:咱跟他比!曹随风:赢死他。

    冯巩、曹随风:咦——中!冯巩:嘿!还敢比吗?鼹鼠先生?贾旭明:比什么啊?冯巩:比地名诗句。

    贾旭明:谁先出题啊?曹随风:咱先出题啊,(冯巩:诶)先下手为强。

    冯巩:我们先出!(转向曹随风)什么地方?曹随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冯巩:得劲!(转向贾旭明)西安,有诗吗?贾旭明:张嘴就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观众鼓掌) 冯巩:他说上来了。

    曹随风:他说错了,咱问的是西安,他说的是长安。

    冯巩:你说错了,我们问西安,你说的是长安。

    哈哈…… 贾旭明:古长安就是西安。

    冯巩:(转向曹随风)他说古长安就是西安?曹随风:他说的对,我刚想起来,古长安就是西安。

    (观众笑,并鼓掌) 冯巩:那,那我们就输了?曹随风:输啥?他还没出题呢!冯巩:对对对,(转向贾旭明)什么地方?贾旭明:凉州。

    冯巩:凉州?曹随风:凉粥不好吧?(曹随风把“凉州”听成“凉粥”了)你问他能不能热热?冯巩:你能不能……(突然转向曹随风)地名凉州!曹随风:那我得想想…… 冯巩:想什么啊!“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贾旭明:好!行,该你们说地名了。

    冯巩:我这个地方是…… 曹随风:玉门关。

    贾旭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贾旭明、观众: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5] ) 冯巩:你看你,把亲友团都招来了!你这地名也太简单了!曹随风:简单咋了?简单咋了?贾旭明我告诉你,你听着,你赢了!冯巩:对喽!什么叫他赢了呢?曹随风:他说上来了。

    冯巩:这么简单能说不上来吗!曹随风:没事,该他说地名了。

    冯巩:什么地方?贾旭明:阳关。

    冯巩:阳……关?曹随风:阳关太简单了。

    在座的谁不知道阳关的诗啊?冯巩:你会啊?曹随风:张嘴就来啊。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观众鼓掌) 冯巩:你这是诗吗?曹随风:这诗我不会啊…… 冯巩:我会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阳关!观众:好!贾旭明:行行行,该你说地名了。

    冯巩:我这个地名是……(曹随风要开口)你闭嘴!(多次阻止曹随风)我这个地名是…… 曹随风:楼兰。

    贾旭明:黄…… 冯巩:闭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我孙子都会。

    曹随风:那…… 冯巩:找他不会,难一点的!你听着:碎叶城。

    贾旭明:哪儿?冯巩:碎叶城。

    贾旭明:这可快出去了!冯巩:有诗吗?贾旭明: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王昌龄《从军行》 ) (观众鼓掌) 冯巩:人家连楼兰都说了。

    曹随风:还不如直接说楼兰呢。

    真是!冯巩:你刚才怎么不坚持呢!曹随风:你不让我坚持的啊!哎呀,没事儿,该他说地名了。

    冯巩:什么地方?贾旭明:我接下来说这个地方啊,你还别说是地名诗句,你要能说出一首诗来,我都算...

    犹有花枝俏的犹什么意思

    柳永的词在宋代这么流行,可以从作者、传媒、受众这三个环节说说。

    首先说作者柳永。

    职业填词人,才情横溢,风流倜傥,更自喻貌如宋玉,兼具音乐才华和浪漫天性,偶像派和实力派的综合体。

    更重要的是接地气,长年与乐工,歌妓交好,使其轻易收集到众多民间词曲,并依此改编。

    成为以民间俚曲俗语入词的大家。

    也因为这点,其仕途上受到以晏殊为代表的一众名士排挤,至其进一步恣游于歌楼妓馆,从而对传媒、受众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再说传媒,歌妓是当时词作的主流传播渠道。

    《全宋词》收录柳永词212阙,当中超过70%的篇章都是描写歌妓,并且多是以一个相对平等的视觉描述。

    内容涉及歌妓容颜,心情,生活等方方面面,俨然成为当时歌妓的代言人。

    而其也与众多名妓交好,单能从词里找到名字的就有: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等,还未包括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等有故事记录的名妓。

    这些歌妓大多有着“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的色貌。

    是坊间较低层次风月女子的偶像,她们对柳词的追捧,使柳词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以至“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形容“品味”的诗词有哪些?

    1.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 《离骚》释义: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

    是稳中的莲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释义: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以观赏了。

    诗中体现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释义:一生沉浸在绘画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迈,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薄。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和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释义: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就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的小路来。

    司马迁这句诗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释义: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让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在诸葛亮看来,修身治学就应该摆脱名和利的束缚,才能静下心完成志向。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释义: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

    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释义:梅花和雪相比逊色三分,而雪花却没有梅花香。

    诗人认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释义: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的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柳永的诗词为什么会流传这样广

    柳永的词在宋代这么流行,可以从作者、传媒、受众这三个环节说说。

    首先说作者柳永。

    职业填词人,才情横溢,风流倜傥,更自喻貌如宋玉,兼具音乐才华和浪漫天性,偶像派和实力派的综合体。

    更重要的是接地气,长年与乐工,歌妓交好,使其轻易收集到众多民间词曲,并依此改编。

    成为以民间俚曲俗语入词的大家。

    也因为这点,其仕途上受到以晏殊为代表的一众名士排挤,至其进一步恣游于歌楼妓馆,从而对传媒、受众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再说传媒,歌妓是当时词作的主流传播渠道。

    《全宋词》收录柳永词212阙,当中超过70%的篇章都是描写歌妓,并且多是以一个相对平等的视觉描述。

    内容涉及歌妓容颜,心情,生活等方方面面,俨然成为当时歌妓的代言人。

    而其也与众多名妓交好,单能从词里找到名字的就有: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等,还未包括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等有故事记录的名妓。

    这些歌妓大多有着“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的色貌。

    是坊间较低层次风月女子的偶像,她们对柳词的追捧,使柳词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以至“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浓浓故乡情的中国诗词大会的想法

    作者:来居林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317569/answer/12150987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个人看法如下:不足之处:1、比赛的赛制设置有问题。

    一是决赛与前期的比赛情况割裂。

    诗词大会每一期都有攻擂守擂之争,但是各期比赛成绩不会积累,无论在前面的表现多优秀,到最后决赛一场定胜负,其实我觉得是不太公平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子琳和殷怡航,李子琳总共四期擂主,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殷怡航在决赛前的任何一场比赛都没有出线过,一直属于默默在场下答题但是成绩比不过别人的。

    然而到了决赛前一期,殷怡航的实力和运气终于爆发一回,赢得了决赛的入场券,决赛时表现也不错(当然其他选手表现不佳也是一个原因),最终获得与李子琳争夺冠军的资格。

    而殷怡航有一个很强的优势就是手快反应快擅长强大,最终打败了整季比赛表现最优秀的李子琳夺得冠军,成为整个节目最大的黑马。

    当然,我不是说殷怡航实力就差,她在答题时也能看出是很有水平的,只是跟李子琳相比,显然最后这个冠军运气的成分多了些。

    二是选手抽到的题目难易程度差异较大。

    几期看下来,有很多选手本身实力很强,但是抽到的题目太过简单,百人团答题正确率高,所以最后本来很优秀的选手得分却很少不能获得攻擂资格,非常可惜。

    如果能将题目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让选手自行选择就好了。

    2、节目风格太“央视”。

    为了弘扬“正能量”,或者吸引眼球,第一期有意选择了外国友人、小朋友、残疾人等选手,明显是精心挑选的,而且这些人大部分后面再也没有从百人团答题中出线,可见实力也是一般。

    央视最喜欢彭超这样的选手,甚至在彭超与陈更对决时,董卿说念完题目喊开始才能抢答,也有偏袒彭超之嫌(我是先看后面几期才看第一期的,知道后面其实这种题可以没念完就抢答,所以当时听到董卿的画都惊呆了)。

    后面几期经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关于母亲,关于游子等等,虽然我听了也会感动,但是与这些刻意去戳观众泪点的煽情讲故事的做法相比,我还是更喜欢成语大会的嬉笑怒骂轻松活泼。

    3、节目娱乐性不足,主持人和选手都偏严肃正统。

    我是先看完诗词大会才去看成语大会第二季的,对比一下很能理解为什么诗词大会不像成语大会这么成功。

    董卿的风格就是根正苗红的央视晚会主持人风格,走的是端庄大气知性女神路线,不像张腾岳嬉笑怒骂腹黑卖萌看点十足。

    有人提到董卿的文化底蕴不足以主持这个节目,其实我觉得还好,起码她知道刘长卿的“长”要读成zhang(三声),跟嘉宾也能聊一些扩展,能看出是做了功课的。

    另外就是诗词大会的选手们也都是很正统的风格,不像成语大会那些选手或宅或腐或迂或狂,对观众来说还是有距离的。

    4、百人团水平问题。

    比赛时嘉宾老师经常说,这个不应该错,那个不应该错,结果经常被shock到。

    我不知道百人团的层层选拔是如何进行的,但是真的有些题目太简单都有人错,看得我好尴尬。

    我记得有一次竟然有因为同情选手故意答错送分的,这样的“敬业”精神,对其他选手是不公,对被送分选手也不能是嘉奖吧。

    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感想:1、诗词背诵,准确性很重要啊!夏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把“蒌蒿满地芦芽短”背成“苇蒿遍地芦芽短”,真的是好尴尬,而且之前他有一次好像也是因为准确性的问题给下去了,说明这不是偶然问题。

    2、李子琳小妹妹真的是很厉害,16岁的年纪,性格沉稳,满腹诗词,而且准确性很高,她会的绝对不会说错(秒杀夏昆),好苗子。

    那个现场说七句以花开头的诗,还有升级版第一句首字是花,第二句第二字是花,一直到第七句第七字是花的考验,表现真是太惊艳了。

    最难得的是她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我记得她分析过哪个诗人的风格,可以看出不是死记硬背的。

    相比成语大会有些选手虽然实力强劲,但并不了解成语的意思跟典故,常常被蒙曼老师问住的情况,更觉得李子琳很难得。

    3、嘉宾点评还是能学到东西的,当时最喜欢的是蒙曼跟郦波,后来发现这俩人居然在成语大会也是点评嘉宾。

    两位都是干货满满的老师,郦波有点儒雅但是又很接地气,思维活跃性格亲切随和,蒙曼则很像那种为学生着想的老师,笑眯眯地给你讲来龙去脉,但是看到别人错了会忍不住着急去纠正的那种。

    4、做人还是要谦虚谨慎,有时实力是一回事,运气和发挥又是另外一回事。

    好几位选手实力强劲,上去时斗志满满豪言壮语要拿下擂主,结果第一题就铩羽而归,大写的尴尬。

    为什么还希望有第二季:尽管节目不足很多,但是我还是想继续支持这个节目。

    原因是因为它又唤醒了我当年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想起了当年背诵那些富有韵律的诗词时真切地体会到的那种汉字的无可比拟的美感。

    在现在网络盛行,各种文化冲击的背景下,类似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的这种节目,至少能够唤起一部分像我这样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即使只影响了一小部分人去重读我们的文化经典,我也觉得是正面的、值得的。

    另外,成语大会的成功也给了我信心。

    其实看过两季成语大会的都知道,成语大会第二季非常精彩,而相比之下第一...

    柳永的主要文学成就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49]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50] ,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51] 4、其他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52] 艺术成就1、丰富词调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 ,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雅俗并陈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

    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

    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士不遇的感情,这本身就属于“雅”的范畴;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

    [53][51] 3、表现手法①抒情的自我化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

    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②语言的通俗化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副词“恁”、“怎”、“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复使用。

    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③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柳永词《凤栖梧》(黄仲金 书)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写景状物,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细。

    ④结构巧妙同时,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12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