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开头的诗句

剑开头的诗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要含有剑字的诗词,最好是主要描写剑的

1、《剑客》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2、《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

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

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5、《剑阁赋》 唐代:李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

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

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

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

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

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

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译文:从咸阳径直向南眺望有大约五千里地,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耸入云霄的山峰。

前面有剑门关横着截断去路,它背靠青天而把大山从中间断开。

上面松林的寒风发出一阵阵响声,有巴东三峡那样的猿猴啊相互哀鸣。

旁边激流澎湃,穿行在群山万壑之中,浪花洒向石壁,急湍喷向剑阁,水势翻腾上涌,爆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送好友你啊在这里告别,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归来?望着你一直望到看不见身影,我只有沉吟深思发出声声叹息。

眼见碧水东流,悲叹太阳就要西落。

鸿雁告别燕子到处传来秋天大自然的声响,天上的云也为秦地遥远艰难发愁而渐渐黑暗下来。

假如今晚明月从剑阁上面升起啊,我愿意与君在两地共同举起酒杯而相互怀念。

有没有带“剑字的古诗词

剑拔驽张 〖解释〗张:弓上弦。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

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示例〗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剑胆琴心 〖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 〖示例〗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

★欧阳山《三家巷》二十 剑及屡及 〖解释〗屦:鞋;及:赶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秋九月,楚子围宋。

” 剑戟森森 〖解释〗比喻人心机多,很厉害。

〖出处〗《北史·李义深传》:“剑戟森森李义深。

” 剑树刀山 〖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

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示例〗那怕她一把刀,就是~,我也不怕。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剑气萧心

要“楼”字开头的诗词

楼上春风日将歇。

谁能揽镜看愁发。

捣衣篇李白闺里佳人年十余。

颦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

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

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

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

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

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

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

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

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

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

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

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

愿作阳台一断云。

楼下当垆称卓女, 楼头伴客名莫愁。

元稹吾闻昔日西凉州, 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 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 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 更卒多为沈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 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 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 胡姬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 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 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 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 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楼头吹动梅花曲, 梦里犹疑燕寝香。

寓倅厅寒夜不寐杨万里不堪斜雨打虚胸, 只愿晴阳送晓光。

自是老人眠不著, 近来春夜几曾长?楼头吹动梅花曲, 梦里犹疑燕寝香。

道是官居如客舍, 等闲一宿两年强。

...

关于“剑”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剑”的古诗词有:1、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唐代:贾岛《剑客》 2、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代: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3、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4、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唐代:齐己《剑客》 5、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唐代: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译文1、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2、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

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

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3、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

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4、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5、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描写刀剑的诗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朝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抵御外侵与群雄角逐过程中,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剑能够安身立命,能够带来权力和荣誉,古之先人对剑崇尚有加,也产生了很多的动人传说和真人真事,例如欧冶结庐铸剑、风胡子相剑、庄子论剑、眉间尺为父报仇、伍员赠剑、季扎挂剑等等。

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剑是国术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于战场。

文献表明,中国自周以来即有击剑、佩剑之风。

佩一柄长剑外出求学,古称为“游”。

如张良、曹操、徐庶、李白皆曾年少仗剑远游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学剑来山东”。

以此观之,真大才者,多是行走神州遍寻明师,阅尽人间冷暖,文武全面发展者也,非寻章摘句之文弱书生可比。

自东汉以后,剑几乎退出战场,佩剑的风气无论贵族还是民间均流传了下来。

剑不仅是一种防身器械,同时也是一种观赏和收藏品,深受各层次人民喜爱,唐以后中国崇尚文弱,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读书人在书房悬挂一柄宝剑以示文武合一,古代诗文中咏剑者比比皆是。

最早的咏剑诗句出自古诗《陌上桑》,“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余万。

”因鹿卢(辘轳)剑历史悠久,装饰讲究,雕刻精美,而被古人视为天下无双的宝物。

提到辘轳剑者还有荆轲刺秦王之描写中提到:“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 先秦楚国有长剑,屈子诗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铗,指剑柄。

长铗代指长柄双手长剑。

古代认为冠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尊严,冠的高低形状的不同代表了一个人的尊贵程度的不同,屈子诗中能够把剑的描写放在对冠的描写前面,可见对剑的重视程度。

古剑装饰形式多样,五花八门。

以唐为分界线。

唐剑之剑为周制,首多为圆形,格多为“凹”字形,饰以云纹、编织纹、鸟兽纹等,加工手法有铸造、高雕、镂刻等。

唐之后装具型制变化很多,首由圆型该为扁型,格更是复杂多样。

一把名贵之剑除了剑身坚韧锋利之外,装具往往极尽装饰之能事,错金,错银,镶珠,嵌玉,包皮,缠绳,使得剑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堪称宝剑。

晋朝傅元的《歌辞》中这样描写宝剑:“宝剑神奇,镂象龙螭。

文犀饰首,错以明珠。

”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剑,如昆吾、莫邪、龙渊、湛庐、棠溪等。

古之文人咏古剑者多矣,如唐代崔融《咏剑诗》有“宝剑出昆吾,龟龙夹彩珠”之佳句,可见昆吾剑龟龙戏珠的装饰是非常有特色的。

描写古剑最详细也是最负盛名的诗句出自唐代李峤《宝剑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彩焰起先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鹿卢宛转黄金饰。

这里“宝锷”是指宝剑,“锷”是刃的代称,本诗对于剑的取材、冶炼、淬火、铭文、装饰均有描写。

吴越是指中国的江苏浙江地区,自古名剑出吴越,考工记有章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与《宝剑篇》相齐名的是郭震的《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诗描写的是龙泉剑,对于剑身的如霜雪般的寒利,装具工艺的复杂华丽,以及剑身上经过精工锻打产生的青光花纹都做了很好的描写,这首诗曾经受到武则天的赞赏。

唐裴夷直在《观淬龙泉剑》中对剑的锋利也有细致的描写,“莲花生宝锷,秋日历霜锋。

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里。

”后人对于利剑形容为风吹断发,切金断玉,即渊于此。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三尺水”代指剑,形容剑锻打精良,没有瑕疵,发出寒光,“蛟胎皮老蒺藜刺”正是对鲛鱼皮的描写,我国唐代常用鲛鱼皮包剑柄防滑,其法后来传入日本,直至现今日本刀柄仍包以鲛鱼皮。

“鸊鹈淬花白鹇尾”是指装饰有水鸟和雉鸟的花花绿绿的纹饰,非常华丽。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独漉篇》中有佳句: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通过对剑的描写,寄托了虽忧国忧民但却报国无门的感慨之情。

白居易是咏剑的高手,咏剑诗很多。

如《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再如《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这首诗反映出的个人的刚直不阿的性格,爱剑的本性,对断剑的尊敬,溢于言表。

还有《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

毛泽东的诗词七字开头的诗词 共三十句是什么??

是这个么《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129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