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运河的诗句
-
描写古运河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哪些写江南风景的诗词
江南好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着晚香时。
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
自唱鹊桥仙。
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 【宋·戴复古】 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壶山好,博古又通今。
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
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
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
不负一生心。
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沈。
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临。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
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
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
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
谁梦与兰苕。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
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
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
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
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
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
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
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
竹叶满金锺。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
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
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
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
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
空惜舞英残。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
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
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
寒夜愁敧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
烟浪远相连。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
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
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
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
龙笛莫轻裁。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且逐水流迟。
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鹊桥仙 【宋·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且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马矣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
到头人事空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渡。
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
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
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
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
.提短剑,腰长铗。
昔壮志,今华发。
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
要斩.鼠..生.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
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二月朔日夜观灯偶成 【清·陈庆之】 通街士女涌如潮,历乱灯光照碧霄。
箫管酿成春一片,还疑今夕是元宵。
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
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
客情成鹤梦,人...
古诗词里面,古渡斜阳描写什么样的意境?
1.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代: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2.仙人篇 魏晋:曹植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3.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5.生年不满百 两汉:佚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
求与扬州有关的中国古代诗词!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2.泊船瓜洲 ——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话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寄扬州韩绰判官 ——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白话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4.夜看扬州市 —— 唐·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白话译文: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5.忆扬州 ——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白话译文: 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长易显忧愁。
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扩展资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和只留一江春水。
参考资料: 扬州网:赞颂扬州古诗100首 百度百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百度百科——泊船瓜洲百度百科——寄扬州韩绰判官百度百科——夜看扬州市百度百科——忆扬州...
24节气的故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
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
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
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
跪求高人指点〔印章的来历〕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
而官印又像征权力。
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
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
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
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
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
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
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
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
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印章的历史与鉴定】 走过你征我伐、割据政权多如牛毛的南北朝,历史终于又一次挣脱窄狭的瓶颈,豁然开朗。
但古代印章艺术并未随历史的前进而再度辉煌。
以典淳平正的缪篆为基础的秦汉印风在劲吹印坛800年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九叠文主宰了公印,公印也因之丧失了管领印艺风骚的地位,几百年在实用道路上机械盘曲,终为明清兴起的文人篆刻的光焰所掩盖。
※隋唐印章的创新 隋代继秦代之后,开启了中国古代印章制度与风格的又一新的历史阶段。
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简牍早巳全面退出日常生活,纸张在政府公文等方面的普遍使用,公印不再局限于简牍上所能取得的狭小平面,边长从2.3厘米左右(秦汉一寸)猛然增大到5.4厘米左右(约合隋二寸)。
由于印体加大,公印不像秦汉时代那样刊刻职官名而发给官吏本人佩带,而是转为发给以官吏为代表的官署,完成了由职官印向官署印的转变。
公印不再佩带而变为匣装,置诸衙署。
其次,由于印章不再钤抑封泥而转为钤于纸帛,封泥时代结束,钤朱时代到来。
印泥(一般为红色)出现了。
同样出于追求醒目的实用目的,公印也由秦汉的阴文转为阳文。
第三,秦汉印主要分铸、凿两种,故所用缪篆平正谨严。
隋代公印是用薄铜片盘曲成印文再焊于印面上,故又称蟠条印。
其印文盘曲,多为圆曲笔道。
后世为将宽大的印面填满,更将文字笔画任意重叠折绕,发展为九叠文。
第四,秦汉时代,官印从不署款。
从隋代开始,官署印有了刻款的习惯。
有印款隋公印凡见三例,皆刻铸造时间,如“观阳县印”,背部凿款“开皇十六年(596年)十月十五日造”。
唐代公印主要继承了隋印的特点而略有发展。
首先,出现了“宝…‘记”“朱记”等新的印章自名。
其次,唐初印章钮式从隋代接近汉魏的鼻钮向宋以后的橛钮又跨进了一步,鼻钮升高,钮穿渐向竖长方形发展。
唐代后期印穿已消失,完全演化为橛钮,如西安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唐“千牛府印”。
第三,印背多刻楷书印文,如唐“武夷县之印”背款刻“武夷县之印”5字,不再像隋公印印背凿刻造印时间。
第四,出现了新的印章门类鉴藏印和斋馆印。
※宋代公印的演变 宋初百废待兴,官印一度袭用五代旧印。
不久重铸公印时,印文多嵌“新”或“新铸”字样,以区别于五代公印,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东关县新铸印”等。
百官印一律用铜铸造,大小依官阶高低而有所区别。
宋早期公印印文与印边粗细相若,以后印边逐渐加宽,如989年铸“拱圣七都虞侯朱记”印边已比印文宽近1倍,达0.1厘米。
到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铸“嘉兴府金山防海水军统领印”,印边已宽达0.3厘米。
宋公印印文不再如隋印那样用蟠条法制造,而是直接铸造,印文笔画间已不似隋唐印疏阔。
方长形柄钮已不见穿孔。
与隋唐公印偶有背款不同,北宋早期公印多刻有年款,标明铸印年月...
有哪些描写灞河柳树的诗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1] 杨花漫漫搅天飞。
[2] 柳条折尽花飞尽,[3] 借问行人归不归。
【出处】:中华诗词-隋-隋无名氏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贺知章 【杨柳歌】 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
河水冲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风浪吹。
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
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
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
昔日公子出南皮,何处相寻玄武陂。
骏马翩翩西北驰,左右弯弧仰月支。
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
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
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
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
百年霜露奄离披,一旦功名不可为。
定是怀王作计误,无事翻复用张仪。
不如饮酒高阳池,日暮归时倒接离。
[1] 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
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
【出处】:中华诗词-南北朝-庾信 【章台柳】 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1] 往日依依今在否?[2]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韩翃 【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1] 千丝万絮惹春风。
[2]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郑谷 【咏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唐彦谦 江边柳】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雍裕之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出处】:中华诗词-北宋-曾巩 咏柳诗 柳树属于杨柳科,品种繁多,据知有三千多种,遍布世界各地。
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五十余种,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柳、长叶柳居多。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人们借助抒情媒介,通过感情渲泄,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咏柳的诗。
诗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诗借助柳絮依依,寄托怀往之情。
很著名的咏柳诗当推古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了: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条。
不知细叶谁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呕歌了迷人的春天。
在春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正是细如剪刀的春风,“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
白居易的《杨柳枝》则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诗道: 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观察柳絮形状很细致,他的《池上絮》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
这里,杨花即柳絮。
夕阳胡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
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体现出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唐代诗人吴融有一首《杨花》则又有另番滋味: 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诗表的是对杨花的肯定。
杨花虽然没有百花艳冶的颜色,但是却有着百花所没有的个性。
它不惧怕风吹雨打,反而凭借风力,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自在飞舞,别具一格。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柳》诗云: 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 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 回首苍茫几树烟。
这首诗虽然题名为“柳”,却抒发了游子的离情。
岸边长长的柳条仿佛舍不得游子远去,要牵住即将启程的船。
柳树被人格化了。
暮色苍茫中,船上的游子也频频回首眺望河边如烟的垂柳,好象在向亲人作别。
我国古代与柳有关的掌故就更多了,这里仅举一例。
清代西征大将军左宗棠斩驴的故事和后人的颂诗,至今仍在西北地区广为传颂。
清朝同治年间,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西征抗敌。
同治五年(1866年),左军挥师入甘,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
”左即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
”军令如山倒,很快地,大军明天到哪,树就先天栽到了哪。
左率军一路厮杀到北疆。
返回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
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树皮剥落,以致枯死。
左下车细看,发现一棵树下系着一头驴子,它正在啃柳树的皮,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下令侍卫,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然后击鼓传令,集合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
左站在鼓楼上,下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布,若有人胆敢破坏柳树,与驴同罪,格斩勿论。
人们心胆俱惊,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几年以后,柳树成荫。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功劳,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甘肃巡抚杨昌浚,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以赞颂此项功德。
诗云: 大将西征人未还, 湘湖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柳诗,令人感叹。
咏...
描写桥的古诗词
1、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 朝发邺都桥。
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
左右望我军。
连舫踰万艘。
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
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
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
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
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
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
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
庶几奋薄身。
2、「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3、「塞下曲六首」李白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286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带路的诗句有哪些
- 幸福诗词名句大全-幸福诗词名句大全爱情
- 以新结尾的诗句
- 以淇字开头的诗句
- 以傅字开头的诗句
- 表达夜里听着雨声叫我想念你的诗句
- 带月的诗句
- 霁相关的诗句
- 第三字为错的诗词 含有“花”字的诗句有哪些要求“花”在第三个字的位置
- 关于吴用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名句-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名句及其出处
- 含有九的诗句大全-含有九的诗句大全小学生
- 含有瑜字的诗句
- 关于桃花开的诗句古诗-关于桃花开的诗句古诗唯美
- 关于描写老师的诗句-关于描写老师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母亲的古诗词所有
- 感恩的诗词名句大全集
- 含新字的诗句-含新字的诗句大全
- 喝酒尽兴的诗词-有关朋友喝酒尽兴的诗词
- 含有夏的8字诗句
推荐汉语
- 「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婈」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彂」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馾」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䇸」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宝鼎现(代邑士送韩君美经历)
- 十月桃(为富枢密)
-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 划分(我常常停步于)
- 庐山女赠朱朴(鲤鱼)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一)
-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 鹊桥仙(自寿)
- 宫中调笑·团扇
热门名句
-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天相汉,民怀国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