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婚礼的诗句
-
描写婚礼的诗句
1、《桃夭》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酬朱庆余》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3、《述婚诗》
年代: 汉 作者: 秦嘉
羣祥既集。
二族交欢。
敬兹新姻。
六礼不愆。
羔鴈总备。
玉帛戋戋。
君子将事。
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
穆矣其言。
4、《议婚》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馀。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
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
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5、《除夜次大光韵大光是夕婚》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一杯节酒莫留残,坐看新年上鬓端。
只恐梅花明日老,夜瓶相对不知寒。
“小别胜新婚”相关诗句及赏析?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气势雄浑,想象瑰丽。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
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
我的论文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
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
首先,毛窒息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主席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
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窒息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窒息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
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
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
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
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
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
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
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
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
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
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
毛的一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下阙言志表明心迹。
其实,《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
毛的不少作品,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我认为毛主席当属第一人。
在上下阙的过渡上,毛主席匠心独具。
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
相比之下,《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读毛的诗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徊犹豫过,是...
诗经·东山的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分为四章的长诗。
我们在通过名物训诂,也就是解决了字、词、句之后,需要注意的,首先是思想内容,然后看它是如何表现内容的。
就内容看,这是一篇行役诗。
行役有兵役、劳役、事役。
行役诗在《诗经》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说明行役在当时人民身上和心上压力之大。
反映这一史实诗,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篇所写,属于兵役。
是写诗中的主人从军出征,经过三年之久,才得回来时的悲喜交加的心情的。
每章的开头,都是“我徂东山”等四句。
这虽是音乐叠章的惯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义看,这种写法,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推进。
一章写将归,二章写归途,三章写归至(到家),四章写归后,而以重叠的前四句为总纲。
前四句,从“徂东山”到“来自东”,是从“不归”到归“来”,也是从过去到现在。
“慆慆”,极言“不归”的时间之久,细“雨”迷“蒙”,却是到家时的气候特征,这是印象很深,难于忘掉的时刻。
而长期的苦闷和当前的喜慰,尽在不言之中。
在一章里,象电影镜头一样,刚显出了细雨衣归人,就转对过去的回忆。
回忆的首先是将归时的心情:决定要回去了,却面向着西方伤感。
没有亲身的感受,是不会体味到这一点的。
因为人们对没有希望的事,可以不去想;而希望到眼前,情绪却会立刻波动起来。
于是,他从心底发出了愿望:从今以后,再不要穿军装了①!接着又把思想拉回到现实。
现实的具体生活,是大家还象聚集在桑叶下的野蚕那样,仍蜷缩在兵车下露宿着啊!二章重复前四句,再展现了一下现景,回头转写归途看到的荒凉景象:栝蒌虽然仍蔓延在人家的房上,但没有人!你看:土鳖在室内缘爬,蜘蛛网在门口,田边留着野兽的蹄印,夜里闪灼的鬼火。
一幅幅画面,组织成一片凄凉!但征人认为没有什么可怕,倒很值得想一想。
想什么?没有说。
可是眼前的荒凉残破景象,“孰实为之,孰令致之?”不正是想的主要内容吗!三章首四句和下八句,联系得更为密切,一个画面是细雨归人,另一个画面是“鹳鸣”、“妇叹”。
妇不只叹,而是行动起来,忙着迎接亲人。
她刚把房屋打扫修补好,征人恰好进门。
真象柴堆上垂下的一个个苦瓜,受尽了苦!在悲喜交集的情况下,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惟一的寒暄,只是一句:“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语是那么淡,情却是无限的深。
四章是征人到家后的事了。
也许已隔了一段时间。
和平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年青人的纷纷结婚,就是标志。
黄莺闪耀着美丽的毛羽,比翅齐飞;青年女子出嫁,热闹非凡,仪式隆重,一片欢乐!和一、二章,形成强烈对比。
难道这欢乐只限于年青人?最后用反问语气说:新婚诚然是美好的,但那久离重聚的旧夫妻,不是更感到欣慰吗?没有歌颂和平,没有歌颂为取得和平而付出代价的人,但却是最切实、最真挚的歌颂。
这篇抒情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体现具体环境经历中的思想感情的。
诗的着笔点是第三章细雨迷蒙中到家的那一刻。
因为那是出征三年的结束。
“我徂东山”等四句,概括了出征的全过程,而“我征聿至”一句,是转折点。
从此倒推,便有未归、将归、途中、到家各阶段;从此下推,便出现了后来的新生活。
诗的具体写作时间,当然在四章所写情景之后,但着笔点,却定在三章,因为这是从全部回忆中总结得来的表现方式。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这篇诗不只形象地写了感官接触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写了人物的意识活动。
而意识活动,正是精神面貌的依据,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一个作者能如实地把所经、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象形思维,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成为佳作。
我们正可以从三千年前的作者那里,得到启发。
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
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
渭城在长安附近。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
当时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
此诗所写,即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
在唐代,西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各民族之间也经常有政治上的交涉,军事上的冲突,因此,往来道途的人很多,而在当时,两地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当亲友到这种辽远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人们自然会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别之情,如这首诗所写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离家作客,而是已经游宦长安,这一次,又奉使到更远的西安去。
王维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
元二从长安出发,王维送到渭城,置酒饯别,诗即从渭城风物写起。
前两句布景。
地是渭城,时是早上,细雨濛濛,沾湿了微细的城土。
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
客舍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
古人送别,都要折柳为赠,所以柳色青青,见之不免触目惊心。
朝雨画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离别之情,只写景物,而别情已有丰富的暗示。
后两句抒情。
使命在身,分手在即,虽然远送,势难再留,这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劝元二再饮一杯,再待一会而已。
用一“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
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恋、关切呢?因为元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象自己这样的知心朋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还是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
只这廖廖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抒写无余。
言简意赅,语浅情深,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 赏析: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4、《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
高适在写此诗...
形容新婚的古诗词
关于新婚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新婚别》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读邓鲂诗》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杂曲歌辞·定情篇》年代: 唐 作者: 乔知之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爱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荑。
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
君时不得意,弃妾还金闺。
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怨咽前致辞,愿得申所悲。
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
始如经天月,终若流星驰。
天月相终始,流星无定期。
长信佳丽人,失意非蛾眉。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
本愿长相对,今已长相思。
复有游宦子,结援从梁陈。
燕居崇三朝,去来历九春。
誓心妾终始,蚕桑奉所亲。
归愿未克从,黄金赠路人。
洁妇怀明义,从泛河之津。
于今千万年,谁当问水滨。
更忆娼家楼,夫婿事封侯。
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不怜妾岁晏,十载陇西头。
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由来共结褵,几人同匪石。
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
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用重欢娱,欢娱俄戚戚。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及景,物色盈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花不须折,碧流清且洁。
赠君比芳菲,爱惠常不歇。
赠君比潺湲,相思无断绝。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
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送秦系赴润州》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
更欲携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朝闻单骑归,径走至其第。
扣门童仆顽,拒我色甚戾。
不顾遂登堂,有马堂下系。
辨诈大呼卿,稍应西屋际。
逡巡冠带出,青绶何曳曳。
有似缩壳龟,藏头非得计。
况与二三子,交分久已缔。
恕尔避客尤,新婚复新婿。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
昨夜的饮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
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
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
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
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
醒来后,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
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对落花的关心,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五言绝句着重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语意缓缓,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渐见深情的。
晚唐韩偓将这一番诗意改用问句表达,《懒起》说:“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对落花投以更多的关注,但“侧卧”的从容姿势说明诗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紧张迫切。
与李清照同时的大词人周邦彦也有过类似的艺术构思,其《六丑》说:“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吐辞典雅的词人,将落花比拟作“楚宫倾国”般的美人,语意又婉转一层。
李清照的词显然直接从韩偓作品中变化而来。
这种被他人反复表述过的诗意,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构思。
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
“绿肥红瘦”的比拟,令人耳目一新。
小词用语浅近平白,语意却深沉含蓄,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
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词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是最好的文献资料。
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这时,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第25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古诗词赏析 赤壁怀古 念奴娇 的词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
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
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
事实上在古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
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
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
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
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
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
注:其他版本。
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讲解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
“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
求苏曼殊有名的诗词赏析
本事诗十首·选二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赏析: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
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
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
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
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
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则点出诗人自身的僧家身份,又暗含有诗人的凄楚身世。
“踏过樱花第几桥!”则道出了生命的伤感和人生似梦的感谓。
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
苏曼殊以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表达了他于乡愁的惆怅和对生命的理解。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诗词赏析 谢道韫与王凝之为什么婚姻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
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所提及。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
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
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
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
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
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
诗词赏析
【流年】 1.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唐 黄滔 《寓言》诗:“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
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离思》曲:“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一章:“后此扫叶焚香,送我流年,亦复何憾!” 2.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人一年的运气。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至如此。
”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 流年不利 发音liú nián bù lì 释义 流年: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一年中所行之“运”;利:吉利。
指人长年里处于不吉利的状态。
谓时运不佳。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至如此。
” 流年: liúnián ①〈书〉指光阴:似水~。
②迷信的人称一年的运道:~不利。
「流年」算是个在命理上的「常用名词」而不算「专业命词」,其意义非常浅显易懂,就等于是「年的运程」。
因为中国古代用语是比较具有艺术气息的,而为了取时间有「川流不息」的意境,所以用了「流水」的「流」冠在年的前方,来简易的表达每一年不同的运程。
所以,当有人说「唉呀,明年我的流年真不好……」那么他的意思就表示「明年的运程真是不好」的意思了。
另外,命理上也常用「流月」「流日」的名词,其实也是跟「流年」是一样的,就代表每个月的运程变化或是每日的运程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302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形容玫瑰花的诗词-形容玫瑰花的诗词有哪些
- 白玫瑰诗词 赞美白玫瑰的诗句
- 自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 忧伤诗词名句-忧伤诗词名句40字
-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哪些
- 以雅开头的诗句-以雅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带越的诗词 带月字的诗句
- 久别回乡的诗词 久别回到家乡的诗句
- 以见结尾的诗句
- 以滋字开头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古诗词积极向上-古诗词积极向上的
- 含有遇的诗句
- 含有七的诗句-含有七的诗句有
- 关于腊八的古诗句
- 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有
- 关于激励人坚持的诗句
- 关于描写英雄的诗句-关于描写英雄的诗句古诗
- 关于独的诗句-关于独的诗句赏析
- 关于爱情的唯美诗句-关于爱情的唯美诗句英语
- 关于荷花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推荐汉语
- 「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誖」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堢」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漏」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䱋」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准」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八月十五的诗词-八月十五的诗词思乡
- 八月相关诗词
- 说一个人的心机太重的诗句
- 写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写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 李白最经典的诗词名句
- 唯美的诗词句子
- 形容山里风景诗句
- 形容人外貌的诗句
- 形容人自恋目光短浅的诗句
- 写橘子的诗句-写橘子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诗文
-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 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
- 双调望江南(寿谢寿朋)
- 下水船
- 【双调】寿阳曲_酒可红双颊
-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 春怨(春朝物候妍)
-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 嘲郭凝素
热门名句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