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宴古诗词 描写“家宴”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家宴古诗词 描写“家宴”的诗句有哪些
赠梦得(白居易)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赏析] 白居易此诗写赠老友,祈愿着天下能太平,身体能永远强健,当老友彼此都已年老的时候,仍能常相聚首,见面把酒言欢。故友情深,于此可见。
念奴娇(范成大)
十年旧事,醉京花蜀酒,万葩千萼。一棹归来吴下看,俯仰心情今昨。强倚雕阑,羞簪雪鬓,老恐花枝觉。揩摹愁眼,雾中相对依约。闻道家宴团栾,光风转夜,月傍西楼落。打彻梁州春自远,不饮何时欢乐。沾惹天香,留连国艳,莫散灯前酌。袜尘生处,为君重赋河洛。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苏轼)
自酌金樽劝孟光,更教长笛奏伊凉。
牵衣男女绕太白,扇枕郎君烦阿香。
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
醒时情味吾能说,日在西南白草冈。
出处:苏轼诗集卷六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苏轼)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道士令,悦神乐中所谓离而复合者。
杜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十九
济州过赵叟家宴(王维)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译文:
虽然住的地方不是很偏远,把门关上就成为了隐者了过的是闲静的田园生活,每天看着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疏柳,营造出静美的氛围。"荷锄修药圃, 散帙曝农书。"写的是主人的日常生活,极富田园情趣。"上客摇芳翰, 中厨馈野蔬。"写的是宴饮的场景,吃的都是田野里采摘来的新鲜的菜蔬。最后一句赞美主人赵翁,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生活情趣的赞美。
水龙吟 中秋和人韵(王旭)
西风万卷堂空,卧听箫鼓谁家宴。多情惟有,碧霄明月,肯来相见。因记当年,南楼老子,座前宾满。把清谈当却,弹丝吹管。谁更问,霓裳按。梦里仙游惊断。怅天涯、故人难面。空留玉斧,修轮斫桂,又成衰晚。水调歌残,壮心都付,一声长叹。对清光不寐,呼儿取酒,不妨重暧。
子夜(薛能)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春园家宴(张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少妇随。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描写香味的古诗词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不是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写的《梅》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长相思》 李白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 莲花 》
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陶潜《羲皇侣》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形容生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1,《宗武生日》唐代:杜甫
原文: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白话文释义: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你要熟精《文选》,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2,《壬辰生日儿侄诸孙有诗所言皆过记胸中所怀亦自作》北宋:苏轼
原文:生日今朝是,匆匆又一年。读书真已矣,闭目但茫然。下种言非妄,开花果定圆。
白话文释义: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回忆起去年的今天,才发现时光匆匆,又是一年过去了。我的确已经停止了读书,然而闭目养神之际却只有茫然。播下种子的话不是妄谈,若果开了花那么一定有好的果子。
3,《西江月》宋代:管鉴
原文: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歌声不似笑声喧,满捧金杯争劝。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
白话文释义:又到了友人今年的生日,厅堂里坐满了儿女团聚。歌声还没有笑声大。大家举着镶金的杯子争相劝酒。富贵和功名有没有任凭运气,好的时候开心的事什么时候来看缘分。希望夫妻年年相互守候直到白头。只盼望尊重的前辈长寿健康。
4,《长寿乐·南昌生日》宋代:李清照
原文: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白话文释义:微冷的应和时节,期盼着太阳早些升起,台阶前的蓂荚已长出六片叶子了,已经是初六了。冬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天将破晓,春天不久将来临。就在这时你(指寿星)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家中视你为掌上明珠。
你拥有不俗姿容、贤淑品德、良好教养,嫁给了一个好丈夫。到如今,你生活在的昼锦堂已经是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是有出息的达官贵人了。光荣啊,你的家庭成员已经进入朝庭中枢,一个个身佩金印绿绶位列三公。
可更喜的是你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福荫不断,他们持虎符乘熊轼车,成为了地方太守。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而且很快就会高升,进入中枢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看,他们兄弟俩穿着彩衣纷纷上前向你拜寿,向你敬献美食和美酒。祝贺你长命百岁,与松椿同寿。
5,《如梦令》宋代:朱敦儒
原文: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欢会。欢会。坐上人人千岁。
白话文释义:突然觉得好笑山翁这把年纪了,不知不觉间到了七十四,生日接近元宵,看到了早上的火烧云晚上的灯火欢会,欢乐的聚会啊,希望坐上的人都能活到千岁。
急~~`有关民风民俗的古诗词
中秋节的传说 ————xiaoyou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二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传说三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中 秋 起 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古 代 中 秋 习 俗
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吴自牧(约一二七○前后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
金盈之(约一一二六前后在世)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於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除了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灯「一点红」,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宋朝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於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
元朝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明朝
至於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 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 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窥一二。
清朝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传著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
八月十五话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查子·欧阳修(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古诗词中有哪些是抒写友情和借月抒怀的诗句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将:偕,和。
③无情:忘情,尽情。相期:指相约。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
赏析
赏析
[赏析]
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李白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由于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越发显出了诗人的孤独。也抒发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这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②。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④。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⑤。
高楼当此夜,汉息未应闲⑥。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
赏析
[赏析]
古乐府《关山月》传统的主题就是写征戍或远别之苦。李白此诗即叹息前方战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诗一开始以天山明月出没于苍茫云海起兴,由万里长风把人们带到遥远的边塞,接着写征战的激烈和战争的严酷。然后写戍客思归,闺妇怀远。后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主题是反战,表现了诗人对征戍战士及其家属的无限同情。全诗气势雄浑,意境苍茫、悲慨,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①。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③。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共此时:在这个时刻都在赏月。
②竟夕:终夜。
③不堪:不能。盈手:满握。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终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赠卫八处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③。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④。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⑤。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⑥。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⑦。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⑧。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⑨。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⑩。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卫八:名不详。八是其中兄弟中的排行。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②动:往往。参(shēn)与商:二星名,东西相对,此出彼没,故不相见。
③苍:鬓发斑白。
④热中肠:内心激动。
⑤君子:指卫八处士。
⑥父执:父亲真挚的朋友。
⑦驱:差遣。罗:张罗,摆设。
⑧黄粱:黄小米。
⑨累:接连。觞(shāng):酒杯。十觞:十杯,极言主人之殷勤。
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赏析
赏析
[赏析]
朋友之间的相聚,就像参星和商星,往往实在难有机会。今夜是什么良辰吉日,让我们共同享有一盏灯烛之光。青春年华能有几时?看岁月催人已经白发苍苍了。曾记得分别时你还未成婚,现在已经儿女满堂了。他们彬彬有礼地招待父亲的朋友,亲切的问我来自什么地方。没有说尽所有的往事,孩子们已殷勤地摆好了酒菜。夜色中剪来的青鲜的韭菜,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主人称道我们会面多么艰难,一觞觞地敬酒接连敬了十觞。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连喝了十杯也无醉意,感谢你待故友情深意长。明日分别后,我们将被华山阻隔。相见的日期哟,又变得多么渺茫。
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末赴洛阳。次年春又从洛阳返华州,途中遇卫八处士。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能与少年友人相会,并受到热情招待,自然又欣慰又感慨。诗中有相逢艰难的感叹,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旧友逝世的悲伤,世事茫茫的惆怅。全诗以忧患余生(时年四十八)话家常,以叙为主,而又句句关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注释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赏析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
懂古诗词的进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1]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2]
【注释】:
[1]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朝雨:早晨的雨。浥:润湿。
[2]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急求问一首古诗词,每一句都是分别由一二三四五六等数字为第一个字的诗词,是个才女写的,好像是与丈夫长
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因相如亦早闻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两人只好变卖所有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后来,卓王孙心疼女儿,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司马相如当官之后,曾有抛弃卓文君的想法,并给卓文君写了一页无字信,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当即回了一首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304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轨道诗词 关于“地铁”的诗句有哪些
- 夸奖别人有才华的诗句
- 以悔开头的诗句-以悔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雨水下雪的诗词 分别推荐十句与雨和雪相关的古诗句
- 端午节诗句欣赏
- 形容中秋节团圆的古诗词
- 关于“尹”字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朋友的古诗词-赞美朋友的古诗词名句
- 与颜色有关的古诗词-与颜色有关的古诗词专辑
- 关于赞美微信群的文章及诗句等
推荐赏析
- 关于执着的诗句-关于执着的诗句或名言
- 关于秋天的景物诗句-关于秋天的景物诗句有哪些
- 关于纱的诗词
- 关于爱而不得的古诗词-关于爱而不得的古诗词带苦字的
- 关于河的古诗句-关于河的古诗句大全
- 含愁的诗句古诗
- 关于人生感慨的诗句
- 关于凤凰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宁字的诗句
- 关于祝寿的诗词名句
推荐汉语
- 「愛」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拭」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犲」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䦑」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带有擥字的诗
- 表示悲愤之情的诗词
- 经典的古诗词有哪些
- 李清照带酒的诗词
- 纳兰容若诗词爱情-纳兰容若诗词爱情萌芽
- 带有腊字的诗-带有腊字的诗句
- 带有睐字的诗
- 萱草和母亲的诗句100字
- 写李白的诗句-写李白的诗句有什么
- 描写凤求凰的古诗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