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戏曲的诗句
-
描写戏曲的诗句
寒梅傲骨身,
翠竹乐仙神。
芳兰天奇香,
凌菊血冷根。 万里无云天晴朗
青山绿水好景致
鸳鸯戏水凤配凰
只羡鸳鸯不羡仙
形容京剧的古诗词
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两句: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1.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
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2.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3.京剧的介绍: (1)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3)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古诗:题都城南庄原文
古诗《题都城南庄》的原文:《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2、全文翻译: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3、创作背景: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
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4、崔护(?-831)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县)人。
《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5、名家点评:吴乔《围炉诗话》:唐人作诗,意细法密,如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后改为“人面秖今何处在”,以有“今”字,则前后交付明白,重字不惜也。
关于艺术的古诗词
《戏为六绝句》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既而儿醒,大啼。
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书。
作者林嗣环。
《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公子行》是唐代诗人孟宾于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二句勾画的则是一片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
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
全诗在前后形成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的恶劣行径的气愤,鞭挞了贵族们为害农民的行为。
描写儿童的诗句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一段描写景物的句子,并适当地引用所学的古诗词
字词注音 伧(cāng)俗:粗俗鄙陋 缘(yuán)故 休憩(qì):休息 韶(sháo)光 销(xiāo)魂 屏风:屋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 缓冲:减缓冲击力 造型:塑造物体特有的形象 雅俗之别: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屏风历史 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装饰都已经相当精美。
编辑本段 室内屏的作用 ●与帷幕相同的作用 ●可以缓解一下视线 屏的分类 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编辑本段 屏风的设施的要求 一、屏风的大小需因地制宜,造型、色彩,以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
二、设置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点评: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作者怀着对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情,凭借古建筑专家深厚的学养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
文章从情感经历的角度赞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并具体讲述屏风的作用、类别,还有设置屏风的技巧等等。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让我们在惊叹“我们的先人中国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的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节,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第二节,介绍屏风的作用 第三节,屏风的种类 第四节,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5节,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问题探讨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作者幼时对屏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子,有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一出。
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用范围,也使语言生动有趣。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受到感情上的熏染。
一.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起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加深了。
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注意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并唤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品味赏析 一、本文是小品式的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之中引用的诗词佳句 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街:天庭,即天上。
一作“天阶”。
[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萤火虫。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 二.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写杜丽娘被父亲长期严密地关在家庭里,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只能背诵枯燥乏味的儒家经典《四书》。
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青春即将逝去,把自己比作没有赶上春天开放的牡丹花而十分忧伤。
她却无能为力,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鉴于上述情节,我们不难看出:“锦屏人”在这里是指长期幽居深闺中,不能领略自然美景的女郎;屏,屏障,幽居也;“韶光”是指美丽的春光,也暗喻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程度副词,“太”的意思;“贱”指徒然荒废青春,人生价值贬低。
这句话抒发了主人公杜丽娘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无限哀怨的情感,也表达了她反礼教、反封建,追求个性自由,憧憬幸福生活的愿景。
但是,作者在《说“屏”》中引用此诗没有上述的意思,...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一般情况下指唐朝宋初的文学,古诗词则泛泛地概括这两个朝代的文学名称 诗与词是不一样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
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
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
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
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
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
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
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
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一段叫一阕。
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
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
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歌曲中带有戏曲的歌.
这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元曲,《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诗。
【元】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317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男才女貌的诗词 形容男才女貌的诗句
- 求一段描写女方因年老色衰,感叹青春不再的诗句
- 赞美钱王的诗句
- 以心字结尾的诗词
- 关于人生抱负的诗词 表达抱负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自然风光的古诗词-赞美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及赏析
- 一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大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大全集
- 有关苏轼的诗词-有关苏轼的诗词作微信名字
- 关于钥匙的诗句有哪些?
- 有关销售的诗句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 「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儘」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亀」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詹」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溣」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鳚」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似字结尾的诗句
- 写关于明月的诗句古诗
- 形容风景好的古诗词
- 写明月的思乡诗句大全
- 纳兰容若的诗词有哪些
- 描写春节的诗词
- 写热爱祖国的诗句-写热爱祖国的诗句的题目
- 写春天的古诗词!-写春天的古诗词三首
- 佳开头的诗句-佳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写花鸟的诗句-写花鸟的诗句有哪些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