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登高远眺的诗句-

描写登高远眺的诗句?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

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李贺 【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张谔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戴叔伦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武元衡 【塞上春怀】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羊士谔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

司空图 【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司空图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司空图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孙逖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高适 【宋中十首】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张琰 【春词二首】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抗战时期的诗句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让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描写山川之美的诗句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关于庐山的诗句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题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 江 为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句的意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他的诗句感人肺腑,充满激情,深受后者喜爱。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有疏词两个字的诗句

诗词概述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诗词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12、浪淘风簸:狂风卷着泥沙的样子。

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词鉴赏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

一.长征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

描写蓝天白云的诗句有哪些?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4.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5.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宋.朱熹《春日》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7.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9.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11. 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

——明.王宠《湖上(二首)》1.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释义: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2. 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释义: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3. 《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释义: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4.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释义:有时晨起远眺,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如聚。

5. 宋.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6.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7.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释义: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8. 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9.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释义: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10.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释义: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11. 明.王宠《湖上(二首)》: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

释义:鸭子在碧绿的湖面游戏,而蓝天上白云在飞动。

有关田园风光的诗词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356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