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描写秋天听雨的诗句有哪些?

  • 《齐安郡晚秋》

    唐代: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代: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 《送魏八》

    唐代: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宋代: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求雨天唯美诗句!必须是有雨的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青箬笠,绿蓑 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雷阵阵 夏雨(音欲,字是这个)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原文】: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作者】:杜牧 唐

    【作者小传】: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体裁】:七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一东;可"一东二冬"通押。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

    【背景】:

    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宣城城东有宛溪流过,城东北有秀丽的敬亭山,风景优美。南朝诗人谢朓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杜牧在另一首诗里称为“诗人小谢城”。城中开元寺(本名永乐寺),建于东晋时代,是名胜之一。杜牧在宣城期间经常来开元寺游赏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赏析】: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

    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427341.html?si=1

    写四季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唐诗宋词里有关雨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李商隐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1]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一、 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

    苏轼《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透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吗?

    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2]

    同类的例子还有:“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等。这些诗词句子均写得清亲可爱,给人以快感。我们从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光泽和人生的生机与希望。

    二、 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现列举如下: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姜白石《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苏轼《浣溪沙》:“萧萧暮雨子规啼。”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贺铸《半死桐》:“空床卧听南窗雨。”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戴叔伦《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三、 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对“典雅”的解释是:“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3]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4]中国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一片迷茫。诗人对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倾心与赏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人心醉。

    我们再来看一首南宋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诗: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一个夏末秋前的日子,作为挚友的张平甫邀请诗人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是因“老”无心听管弦,因“病”不便饮杯酒,回答既巧妙又得体。但是诗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却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还是让我留在自己幽静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睡上一会吧!吕本中《紫微诗话》曾称道吕希哲的一首绝句:“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这两首诗所寄托的人生意愿和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怪乎钱钟书先生这样说:“假如姜夔作这首诗的时候,没有记起那首诗,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想到它”。[5]

    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如陆游:“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小园四首》其一);张耒:“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初见嵩山》;汪藻:“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即事二首》其二);徐俯:“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春游湖》);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菩萨蛮》);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咸阳值雨》);孙觌:“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吴门道中二首》其一)。这些诗词句子,写得萧散疏朗,清丽婉约,很符合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美学,它以人为中心,极为重视、关注人如何于现实人生中使自己得以超拔,将人的精神生命向上推展,提升人的生命存在。受此影响,唐宋诗人探索、追求人生的自由审美极境,向往、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存在,人诗意地栖居,人生如闲云野鹤般闲适。我们可以说文学世界里的细雨疏疏,是浮现于诗人嘴角的恬静与惬意。诗人的心灵在细雨的浸润下,流露出远离喧嚣的高雅与适意。

    四、 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权心利欲在雨意的清凉中被洗净,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

    请看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的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另一宋代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则运用了时空大幅跳跃的表现手法,择取三幅人生画面以“听雨”为线索加以贯穿,来表达人生痛定思痛后的感叹。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同是听雨,境界不同,感受也各异。少年风流,追欢逐笑;壮年坎坷,浪迹天涯;而今鬓发斑白,人也老了,倦卧僧庐,长夜听雨,从此心如死井,万念俱寂。“悲欢离合总无情”,任凭阶前秋雨点滴到天明,雨再也掀不起任何感情的波澜。在作者笔下“听雨”成了一种无可言说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宋人方岳的一首《听雨》诗也同样显得很有意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诗人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青苔,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在竹斋听雨的境界里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完全物化,世界不复存在。雨把人从喧闹的尘世带入诗意的栖居,虽无一字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这一类型的诗歌,还可举出很多。如阵与义《试院书怀》:“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清代纪昀对此诗的评论是“通体清老,结亦有味。”[6]又如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雨夜眠》);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诗人们借助于雨意象来表达空、静、闲、淡的艺术氛围,深寓着“可解而不可解”的禅意。在这里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被圆融为一体,一切都随缘任运,自然适意,宁静淡远中有生机勃勃的自由境界,显得空中有灵,灵中有空。这就是所谓的“不立文字”而达到开悟心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所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境界和人生态度与中华民族好静的传统性格特征相符。众所周知,西方民族好动,中华民族好静,正是这种好静的性格特征使得中国古人有条件静观万物、默察于心,因而对自然物象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而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的中国文人历来重视诗意化的人生追求,强调自身心性的修养,在思维方式和智力结构上注重内在的领悟和体验。可以说,“雨”意象经过唐宋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才使主体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雨”意象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395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