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诗词 描写汕尾华帝山的诗句有没有急
-
汕尾诗词 描写汕尾华帝山的诗句有没有急
描写汕尾华帝山的诗句如下:
【诗意山河:广东·汕尾篇】
《奇岛异象记》文/李者也
天赐奇岛多异象,一屿中分两重浪。
岛左巨浪滔天狂,岛右却如平镜状。
碧海银沙两相依,奇礁怪岬互为傍。
昼赏旭日染赤霞,夜观沧海明月亮。
此景之奇世所稀,应是仙屿自天降。
《宋存庵》文/李者也
烽火燃透半壁天,江山飘摇风雨边。
兴衰成败虽难定,百战狂澜吾可肩。
外敌略尽汉家地,宋室亦必存一庵。
且待他日驱虏寇,挥剑复我旧河山。
《海底石界》文/李者也
沧海之水涨复泄,奇石海陆连两界。
浪退之时人间景,潮满之际龙宫阙。
如鸟如兽如盆景,似花似树似台榭。
亿事万物均有型,千姿百态皆可阅。
《帝》文/李者也
天地之间胜之迹,山河之秀华之帝。
雾为青峰衣之裳,云是碧空花之蒂。
流莺之言幽涧听,飞瀑之语空谷谛。
山水若可共结义,我欲与之盟约缔。
【注】华帝山,位于广东省陆河县。粤东旅游胜地,梅陇平原的绿色屏障,漫山林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清风徐来,沁人心肺。极目远眺,可见白云之下的南海波涛,蔚为壮观。供参考。
汕尾的家乡特产的诗歌
汕尾特产
陆丰除盛产稻谷、甘薯、甘蔗、花生、大豆等农产品和荔枝、香蕉、菠萝、龙眼、柑桔、桃李梅等水果之外,还有许多风味独特和享有盛誉的饮品、食物和土特产.如华帝山矿泉水、陆宝矿泉水、玄武山矿泉水、流冲赤米酒、梅陇丰梅春(乌米酒)、海丰三料纯米酒、陆丰老红酒(糯米酒)、海丰西坑茶、莲花山茶、印真茶(首刺芯等)、陆丰华侨农场乌龙茶、公平牛肉脯、明热草鸡、赤石沙羌、莲花蛋黄蕃薯、梅陇莲藕、薯菇、甲子鱼丸、田成面条、捷胜粉丝、汕尾莱稞、南塘花生糖、甲子“三美味’系列海鲜调味品、冰花梅酱,即食沙河粉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二古文哪些要求背(汕尾市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学常识汇编
第一册
1、毛泽东,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公然阻挡革命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代表作《再别康桥》。
3、艾青,
四、《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年体史书,历史散文。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期间(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史事。
5、《战国策》,前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事上起于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载战国期间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和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前汉经学家、编制目录的学问家和文学家。
6、司马迁,约前145-前90,前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略称史迁,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接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出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撰有《史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颠末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
七、《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公元前91年完成,开创本纪、世家、传记、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 鲁迅曾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间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传记。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先河,对于后世史学影响深广。
8、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之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永不磨灭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实际主义小说奠定了基础。
作品:小说集:《呐喊》《旁皇》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于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九、 巴金,
10、梁实秋,
11、夏衍,
第二册
1、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常识份子。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BeiJing大学,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当时被称为一流的作品,是一部足以令诗坛慰藉的作品)。诗集《踪影》、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散文名篇:《背影》《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其散文被称为“至情之文”,“至美之文”。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变建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另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薄奠》,文艺论著《小说沦》、《戏剧论》。1928年加入太阳文学社团。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同盟建立,为倡议人之一。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队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群众当局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3、陆蠡,
四、《诗经》,我国古代最先的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统称为“《诗三百》”“《诗》”,前汉时成为官定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一般认为是孔子删定的。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实际主义传统。“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内容主如果歌功颂德的;“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是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5、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楚辞体”,兴起于战国,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具有楚国的处所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因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称“楚辞体”为“骚体”。
七、《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前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为《楚辞》,故“楚辞”又成为作品集名。此中《离骚》是其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种《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表名称的词。
8、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号灵均,出身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体,开创了诗歌从集体讴歌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汩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九、“乐府”,原是前汉的一个官厅的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吹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略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间流传的歌曲两部门)。其特点是担当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了在我国诗坛上据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
10、《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代徐陵(507-583)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然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篇目有《孔雀东南飞》。
1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先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间流传的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花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十二、文化常识:五更
夜间时辰 五夜 五更 时间
黄昏 甲夜 一更 19-21
人定 乙夜 二更 21-23
宵分 丙夜 三更 23-1
鸡鸣 丁夜 四更 1-3
平旦 戊夜 五更 3-5
13、《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明太子萧统在《文选》中所辑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真实反映了东汉后期动荡暗中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于运气、人生的悲哀之情。
1四、建安文学,建安(196-220),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期间,政治、思想和文学诸方面都产生急速变化,呈现出新的面貌。特别是诗歌,打破了前汉辞赋独盛和文人诗沉寂的局面,“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创作出一大批作品,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的创作高潮。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初步。
15、建安风骨:(1)风,指思想上反映当时社会的离乱和群众疾苦,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要求。(2)骨,指艺术上意境弘大,笔调明朗,抒情直接,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气势气魄。
16、“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七、“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应玚、徐干
18、曹操,155-220,奶名阿瞒,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等篇。
1九、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靖节,是以世号靖节师长教师。自称五柳师长教师。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我国第一名杰出的四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师长教师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喝酒》。
20、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21、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各人,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气势气魄,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来担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处所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乌台诗案),被人构陷于狱。出狱后贬黄州。今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2、唐宋散文八各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各人之一。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鼎新家”。 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诗歌,大抵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偏向性十分光鲜,关于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基层群众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服之声,后期隐居,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力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杰出的影响。
2四、蔡元培,
25、马丁•路德•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84ea90100lh37.html这里面挺全的
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捷胜镇有多少年历史?e 历年有哪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那个镇是不是神话特别多?
捷胜镇(汉语拼音:Jieshe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南端的一个建制镇,古称捷琅埔,因城所状如四方,且周高中低,极似渔罾,故别称罾城。
目录
[隐藏] 1 位置
2 人口
3 历史
4 大事记 4.1 遗址
5 旅游名胜
6 行政区划
7 自然与地理
8 气候
9 文化教育
10 知名人物
11 参考文献
12 外部连结
[编辑] 位置
捷胜镇位於汕尾市城区东南部沿海,离汕尾市中心20公里。东与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毗邻,西与汕尾市区相连,北与城区东涌镇接壤,南临南海。全镇总面积有5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8.9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7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
捷胜枕山面海,山水奇秀;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冬暖夏凉,四季常青。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山多巨石重叠,海为优良渔场。西北部有蜿蜒盤错的白云山、鸡啼岭、霞仔山等山脉。南部距陆地五公裏的海域,有龟龄岛、菜屿、捞投屿、青屿、鹰屿、牛皮洲、三角洲、赤腊等岛屿,明石暗礁盤踞,是鲍鱼、海胆、龙虾、膏蟹、角螺、蚌蚝、石斑及紫菜、果菜等海珍生物的盛产之地。外面那浩瀚无际的太平洋海域,是厦门、汕头至香港、广州及东南亚航线的必经之地。沿海沙滩自东而西又有石狗湖、双石湖、沙坑湖及东坑湖相距并列,是出水与容水所在,也是天然养殖的场所。陆地中部,九伯岭(原称「九败岭」)山脉分隔为东西两处农区,旱地具多,水田多分布於东、西洼地,全镇共有耕地11858亩,其中旱田6975亩,水田4883亩,耕地多为砂质土和壤质土,只有少量的淤泥土壤。适耕性较强,属四季常绿产区,盛产著稻谷、蕃薯、花生、西瓜、冬瓜、荷兰豆、薯菇、荔枝、香蕉、杨桃、番茄等粮食及经济作物。全区有九伯岭、东坑、前进三宗蓄水量三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和锡坑等三宗小型水库。总蓄水量达800多万立方米;沿海修筑了防潮堤,营造了防风林带,出海口还建有水闸。镇(区)办企业主要有建筑、渔农具、造船、制盐、塑料、贝雕等工厂。原贝雕工艺厂的产品,曾连续十多年参加广交会的展销,埔尾建筑队更为出名。区内还设有衞生院、影剧院、电影院等。
[编辑] 人口
2005年人口统计显示,全镇人口约53220人,合计10056户,从业人员20484人,农业人口10219。主要民族为汉族,通用海丰话方言。
[编辑] 历史
原址为古战场捷琅埔.明洪武二十八年(西元1395),千户候良率吏民英勇抗击并大败倭寇,故改称捷胜。明、清代设所署、镇抚司、吏目厅等官方机构,军事上属妈石衞,行政上属海丰县多锡都。民国时期届海丰县第七区署。1958年成立捷胜人民公社。1987年改设镇,1988年汕尾市成立後归市城区管辖。
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便有先民在捷胜的沙坑、东坑、牛肚和沙角尾一带渔耕狩猎、聚居生息。他们胼手胝足,开辟草莱,创造著捷胜的远古文化。历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为南蛮之地,是百越族的一部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海丰始被纳入中国版图,捷胜亦隶属南海郡博罗县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开凿杨桃岭(今称羊蹄岭)官道,其後分诸郡置海丰县(一说置县始於东晋咸和六年,备考),仍隶南海郡(杜氏《通典》、宋乐史《太平广记》、《海丰县志》),捷胜乃属南海郡海丰县统辖。经魏晋、隋唐,捷胜仍属海丰县地。北宋熙甯二年(公元1069年,一说「熙甯元年」),王安石推行「募兵制」新法:「民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家为都保。」因而海丰全县改「裏」为「都保」,分设兴贤、石塘、金锡、杨安、坊廓、石帆、吉康、龙溪八都,捷胜则隶属海丰县金锡都。迨至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十五日,捷胜始置千户城所,隶属惠州府海丰县碣石衞金锡都。清朝沿用明朝旧制,捷胜仍隶惠州府海丰县碣石衞金锡都。其时,捷胜所统辖区域较广,除了现在的格塘、马鞍山、军船头、茔头、大塘、沙角尾、牛肚、沙坑、东坑、双湖、石厝、南门岗、大淋、石头、南门外、城内、新建乡、大水沟、乌土、李厝乡、程厝乡、猫空、屈笼、内坑、格坑、大布、埔尾、芴仔、公顶坑、龙头乡、大流、水阁、联星、金德乡等34个自然村之外,还曾辖有花树、大华、苦厝乡、後沃、沙海、鲎山罗、鲎山魏、卡吴、船尾地、马巷、牌仔、龙溪、石龟、郭厝寮、猪母寮、黄竹坑、空内、辽口、青龙头、町前等乡村。随着历史政坛的变化,捷胜为区为镇,或合或分,旋而复始。辛亥革命(1911年)以後,废除清朝旧制,建立民国。民国二年(1913年),划捷胜、寮口、东洲坑、田墘、湖内及遮浪六乡镇设立捷胜区公所,驻地捷胜城内,为海丰县第八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大革命取得胜利,在捷胜衙门和北门街红楼分别建立中共海丰县第七区委员会和海丰县第七区蘇维埃政府。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大革命失败後,仍为民国海丰县第七区。捷胜原已分设的东、西、南、北四镇,後并设为东南和西北两镇。民国二十五年(1936),第七区公所改为第四区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农历二月廿七日,日本侵略汕尾,捷胜处於沦陷状态。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捷胜并入汕尾第四区署(署址设汕尾);同年农历十月初九日夜,日军撤离汕尾,恢复第四区署(署址设捷胜)。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东南镇和西北镇合并为捷胜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日本侵略者第二次登陆汕尾和海城,捷胜设立伪村公所。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恢复镇公所建置,隶属汕尾第四区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日,捷胜被中共占领,建立镇人民政府,划归海丰第七区所辖(所址设田墘)。1952年9月,捷胜分设第八区公所,驻地捷胜,下辖捷胜镇(指城内)、新联、新安、西郊、石岗、沙塘、大流、东沙、洪流、民安、安华等11个乡镇。1953年,第八区改名为捷胜区,下辖捷胜、沙塘、大流、石岗、西郊、安华等6个乡镇,至1956年下辖乡镇除安华划归流安乡外,其馀五个乡镇合并为捷胜和大流两大乡。1957年合并为捷胜乡。1958年9月,撤区组建人民公社,设管理委员会,下辖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居民、联和、联明、联星、大流、埔尾、前进、东坑、沙坑、牛肚、沙角尾、五爱、石岗、渔民等18个大队,共224个生产队。1968年,公社、大队管委会改名为革命委员会。1984年3月又改建为区公所,下辖大流、埔尾、前进、东坑、沙坑、沙角尾、五爱、石岗等8个乡政府及捷胜人民政府。1987年4月撤区公所建立镇建制,捷胜仍属海丰县地。1988年3月7日,汕尾设立地级市,划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七镇为城区,捷胜从海丰县析出,改属汕尾市城区统辖。自古以来,捷胜均属政权要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
从以上历史变迁情况看,捷胜这个古镇的沧桑史,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辟荒聚落」、「建置发展」和「农运解放」三个时期。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划分方法,比如用时代、朝代或年号顺序来划分亦无不可。
[编辑] 大事记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前6000年——3000多年),古越族人在捷胜沿海的沙坑、沙角尾、牛肚及东坑村一带渔耕狩猎,开辟草莱,繁衍生息。
宋熙甯年间(1068—1077年),海丰设八都:兴贤、石塘、金锡、杨安、石帆、坊廓、吉康、龙溪。捷胜隶金锡都。
宋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文天祥在江西空坑(粤赣交界处,今江西省吉水县附近)抗元失败,遂与杜浒、邹风至循州,集散兵屯於南岭,复惠州。奉母同行,收兵海丰,屯丽江浦。後士族范良臣与郑复翁来附,遂略定甲子、碣石、捷胜、船澳等沿海港屿。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福建船队在捷胜鹤岭建造凝波寺。 同年,建城隍庙及戏台。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海丰沿海倭患频仍,都指挥使花茂奏立衞所。 是年,千户侯良在鹤岭建文武官署(一说「捷胜所署」在南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千户侯良建造捷胜所城。茅埔墟镇和大石牯村居民移居城内。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金锡都(今田墘、捷胜、遮浪、东涌、汕尾、红草、陶河、赤坑、大湖一带)大海潮。平地水深一二丈,死者无数。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大海潮,金锡都死几百人,多绝户。捷胜沿海渔民死伤惨重。
明万历元年(1573年),抗倭名将刘松游黎明洞题刻「山海奇观」诗联。
明天启乙丑年(1626年)冬,廖天佐作《黎明洞石刻诗》。
明崇祯三年(1630年),裁革捷胜仓大使职额。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台风,牛吹入海,船吹上岸,捷胜居民损失惨重。
清顺治四年(1647年)春,蘇成占据捷胜所城。夏,与举人林呈祥率船队攻海丰县城,扬言反清复明。
清顺治七年(1650年),捷胜所城守备汪古,害怕蘇成、蘇利抗清义军攻城,以渔船载巨石沈塞石狗湖口。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颁下「迁海令」,敕令江、浙、闽、粤、鲁五省沿海居民内迁30至50裏。 清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初五日,吏部侍郎科尔坤、兵部侍郎介山同平藩等率兵万馀人抵海丰,迫迁犹甚。二年(1663年)八月,吏部侍郎伊裏布、兵部侍郎硕图来令再迁时,以河内鹿境山为界离海六十裏、离城十裏,迫令农、渔、盐等民,不许在界外居住,不许出海捕鱼,违者逮捕。三年(1664年)四月迁界,尽烧民屋船只,凡越界者无论远近均立斩。捷胜所城居民迁走一空。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开始放宽海禁,下令展界,界外百姓陆续回城,但还不准百姓出海捕捞。
清康熙八年(1669年)春,捷胜所城设游击一员。
是年正月十三日,广东巡抚王来任上疏奏请复界;冬,两广总督周有德上《奏复沿海安插地方发兵防守疏》。同年复界。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十九年(1680年)期间,廖天佐在黎明洞作《迁移图说》。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江、浙、闽、粤、鲁五省始全面展土复界,准许百姓出海捕捞。捷胜所城人口陆续增加。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添设捷径(捷胜)、遮浪营房二十一间,拨右营把总一名,兵六十三名防守。
清雍正十年(1732年),捷胜建内文阁和外文阁。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汕美炮台移捷胜角。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洋盗充斥,捷胜所城目兵张时高随标出洋捕贼阵亡。
清咸丰三年(1853年)秋,有活东千百于枫林塘争斗数日,第二年又斗於旧圩及捷胜所城,且有抓落叶以捍身如作彭排之状者。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住持僧遇缘禅师扩建白云寺,并易寺名为:「得道庵」。适逢碣石镇中衡游府正任水师提标、前营都阃府吴祥光(捷胜镇群众称吴大佬)巡察捷胜城,遇缘禅师请其题写大门匾额「得道庵」三字。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捷胜所城数十名老将和文武官员弃城逃走,城所废置。
民国二年(1913年),划捷胜、寮口、东洲坑、田墘、湖内及遮浪六乡镇,设立捷胜区公所,驻地捷胜後山头,隶属海丰县第八区。
民国三年(1914年),西秦「华天乐」 戏班招收「合同脚」30多人,在捷胜城外油车间培训。
民国八年(1919年)六月,在海丰县学生联合总会的领导下,捷胜的中小学生组织检查队,四处查封日货。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月,大旱,至四月初五日才下大雨。六月至七月连续七次台风,海丰千馀艘鱼船沈没,数千人淹死。捷胜亦损失颇重。
民国十三年(1924年)二月,彭湃、李劳工在捷胜约参加农会召开的恢复大会,与会代表及农民共有二千多人,彭湃在会上发表演说,会後还举行了示威游行。
民国十四年(1925年)六月十三日,捷胜举行援助上海「五卅」惨案大会,会场有五千多人,由大会主席报告「五卅」惨案的情况,各代表亦相继发言。会後举行示威游行,散发传单,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各学校还组织宣传队向群众演讲。
同年夏,中共党员杨江、叶娘庇、林跃俞、陈庆广、蔡举德、莫捷光、李生等,接受中共海丰特委指示,在东坑成立第七区支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十九日(农历十月廿六)上午八时许,红二师四团一个连和工农革命军联合攻城,城所告破。
是年,在捷胜衙门和北门街红楼,分别建立中共海丰县第七区委员会和海丰县第七区蘇维埃政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月,捷胜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镇。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军委军令部陆测总局勘测捷胜板块,绘制地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七区公所改为第四区署。
是年,意大利神甫麦兆汉在捷胜牛肚、沙坑、东坑、沙角尾等文化遗址考古。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海丰县第四区青抗会(青年抗敌同志会)在捷胜成立,干事会成员有何世汉、蔡烈、何宗汉、李民、何志雄、赖志、刘汉章、梁良梯、何鼎元、许昌炽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一日,海丰县长姚芝荣巡察捷胜,於得道庵山门外西侧岩壁题刻「同归佛海」四字。
民国三十年(1941年),以陈铁、淩炳权(自称先遣军司令部)为首的龟龄岛海匪,在捷胜海域大肆抢劫来往船只(叫「擒羊牯」)。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捷胜并入汕尾第四区署,署址设汕尾;十一月,恢复第四区署,署址设捷胜。
是年,著名民俗学家杨成志在捷胜考古。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大旱,至五月十六日(农历四月十八日)才降雨,旱期约三个半月,河流枯竭,田地龟裂,作物失收,造成严重大饥荒。时海丰饿死者46309人,有2998户绝户。捷胜渔民饿死者亦数以千计。入夏,霍乱又流行。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东南镇和西北镇合并为捷胜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一月,日本侵略者第二次登陆汕尾、海城,捷胜设立伪村公所。五月,东纵六支队挺进海陆丰,全面出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敌後根据地及民主政权,在捷胜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恢复镇公所建制,隶属汕尾第四区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民族学家顾铁符到捷胜考古。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七月十九日,美国华侨轮船公司「丰庆轮」由南洋经香港往汕头航行,至汕尾港时突遭风暴袭击,当晚在龟龄岛海域附近的菜屿触礁船毁,500多名乘客及员工获救,後由港英兵舰驳运香港。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建立田墘捷胜联防队。八月二十日,汕尾地区群众因不满当局通货恶性膨胀,掀起抢米斗争,捷胜人民亦卷入斗争之中,当局惊惶失措。加上龟龄岛海匪扰乱,社会秩序极其纷乱。
是年秋,海导基组在西门第六街何植东家秘密成立。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二月,设立捷胜情报站。七月一日,捷胜解放,建立捷胜镇人民政府,划归海丰第七区所辖;并於该日成立第一个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後改称「共青团」)。八月二十二日上午,龟龄岛海匪吴炯烙部入侵捷胜,搜捕革命干部、勒索迫害革命家属。十一月二十八日,吴炯烙部在龟龄岛被红军围歼,吴炯烙被捕。十二月下旬,捷胜镇成立青年联合会。
1950年8月,捷胜成立渔协分会,属海丰县渔民协会管辖。
1951年,汕尾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在捷胜龟龄岛采集自然海区的紫菜苗,移到汕尾港栽培,开始了华南紫菜人工养殖。是年12月15日,捷胜成立渔民供销合作社。 1952年9月,捷胜设立第八区公所,驻地捷胜。
1953年,第八区改名捷胜区,下辖捷胜、沙塘、大流、石岗、西郊、安华六个乡镇。
1958年9月,捷胜撤区组建人民公社,设管理委员会。
1958年1月,捷胜九伯岭水库破土兴工,万民欢腾。
1959年,禁止对鱼类资源破坏严重的20多艚敲罟作业,并禁止使用鱼炮炸鱼。
1971年8月16日下午3时30分,汕尾镇29艘风帆虾船和遮浪公社驳运站1艘机动渔船,共355人,在龟龄岛东北附近遭突发性大海潮(俗称「杜猴塞洞」)袭击,9艘船被击碎,18艘严重损坏,320人遇难,其中被救回295人,25人死亡。
1979年,沿海渔区出现偷渡外流、走私风,海丰全县偷渡渔船有414艘,外流香港9295人,其中九个沿海公社(镇)5669人。捷胜偷渡、走私风气亦盛极一时。 1980年,捷胜建立台风警报站。
1983年3月22日淩晨,汕尾镇新丰大队14042号机船在捷胜龟龄岛发现屍体六首。经查实是:遮浪公社红坎大队四石柱村24056号机船於3月21日夜间,因雾在龟龄岛触礁沈没,船上17人全部死亡。
1983年——1984年,海丰县文物普查队在捷胜采集文物资料,进行考古研究。
1984年,捷胜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建成。
是年9月,捷胜镇重兴土木,耗资40万元重修得道庵风景风。
1985年,海丰县财政局拨给贷款4万元,帮助捷胜镇发展鲍鱼生产,购买福建东山的人工培育鲍苗5.7万个,投放於龟龄岛区,进行养殖增殖。
1986年10月,捷胜镇成立财政所,业务隶属海丰县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股管理。
1987年农历正月廿日,捷胜举行游神赛会,举城同庆。10月,得道庵风景区修建工程完成。
1988年3月7日,全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惠阳地区撤销,海丰县划归新成立的汕尾市管辖,捷胜析出海丰县归属汕尾市城区。
1994年1月,捷胜成立诗词社。
1995年10月,得道庵理事会聃请广州光孝寺主持方丈释新成大师为刻庵主持。
1996年12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领导杨奎章、张作斌、李汝伦、许可青、杨应彬、熊鉴、陈哲、老烈、张春芳、朱帆等莅捷考察,对捷胜古城深厚的人文历史亦予以肯定和赞赏,并各自题辞纪胜。
1998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副省长欧广元视察捷胜。
是年5月,捷胜成立书画社。
1999年2月10日,捷胜首届书画作品展开幕。
2003年初,捷胜成立民乐社。6月27日,汕尾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30多位文艺家到捷胜采风,对捷胜镇的人文历史及名胜古迹作了大力的推介。7月,广东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莅捷考察。12月31日,捷胜诗词社、书画社联合举办「古城风」诗书画作品巡回展。
是年,捷胜被上级文物部门定为「文化艺术之乡」;并经农业部批准,捷胜石狗湖成为汕尾市新渔港。
2004年1月1日,军船头村从城区东涌镇析出,改隶捷胜镇管辖。
[编辑] 遗址
沙坑新石器时代遗址
牛肚南遗址
沙角尾遗址
茅埔镇遗址
大石牯古村落遗址
城隍庙对台遗址
捷胜所署遗址
捷胜所城遗址
内外文阁遗址
大小茅山烟墩遗址
大茅山烟墩,位於沙角尾村北侧山上。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解放後,改作哨所。现只存一土堆。
小茅山烟墩,位於东坑村烟墩山顶端,海拔高约200米,东面可瞭望捷胜所城;北面为东坑村;西南面距离大海约有100米,可俯视整个捷胜海域,视野广阔。东南侧半山腰原有兵士营房,并有石级自东北面向上蜿蜒至山顶,再向南直达烟墩。清康熙十年(1671年),为防海患,重修此烟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政府在此设立哨所,改用砖石结构。现仅存山顶上一石砌土堆。
[编辑] 旅游名胜
得道庵
观音堂
白石庵
城隍庙
黎明洞
龟龄岛
云海寺
[编辑] 行政区划
捷胜镇分为14个行政村、4个社区,共35个自然村。
[编辑] 自然与地理
捷胜地处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东南部,即东经115º22′30″——115º26′45″、北纬22º45′00″——22º42′30″,东、北、南与汕尾、东涌、红海湾(田乾、遮浪)接壤,南临太平洋海域。
[编辑] 气候
捷胜属亚热带海洋性区域,年平均气温21.9℃,年降雨量1700毫米。春夏季多为西南、东南风,冬季为北至东北风,夏秋季受台风影响较明显。
[编辑] 文化教育
捷胜诗词社
捷胜书画社
捷胜中学
文昌中学
中心小学
五一小学
大流小学
埔尾小学
前进小学
天宝小学
石岗小学
东村小学
东坑小学
沙坑小学
牛肚小学
[编辑] 知名人物
廖天佐
李劳工
何白涛
周波
薰妮
[编辑] 参考文献
当年明月:《捷胜风情录》,古镇捷胜。
BryanChow:《捷胜,谁抛弃了你?》,古镇捷胜。
汕尾王氏家谱
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 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县市,约有14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广饶、广丰、玉山等市县约有40万人说闽南话。广西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香港、澳门地区约几十万。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由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话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话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把闽南话作为汉语的参照系语言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介绍,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这方面,有关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比如“鼎”,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铁锅,闽南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词义是一致的。但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起来就没有闽南人这么方便。李教授说,从古汉语演变、进化而来的现代工业汉语,与闽南话也有深刻的关系,如果能抓住闽南话的特点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加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早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从正音入手,然后从普通话联系方言的角度理解字义、词义。现在这种方法被淡忘甚至抛弃了。很多人以为方言会干扰汉语的学习,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比如你不懂或不讲闽南话,但你的普通话也未必就很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老师善于进行方言与汉语之间的对比教学,拒绝了方言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李教授说,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汉语为表达主体的,但同时也包含着以不同方言表示的地域优秀文化特征。他认为,掌握闽南话不仅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了解和理解闽南文化李如龙,全国著名的汉语方言研究专家,曾经参与创建厦门大学方言研究室,会说五六种地方方言。他认为:闽南话最早形成于泉州,然后一直向南流传到漳州、厦门、潮州,雷州、海南,然后又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说闽南话的总人数达到7000多万人,成为保留古汉语最多的强势方言。闽南话无疑是沟通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华人的一种无形而不朽的桥梁。这是22日下午李如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在访谈时,他还就厦门的闽南话和台湾闽南话的关系、如何学习闽南话,如何推广闽南文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闽南话:保留古汉语最多的强势方言
例如:她=伊 我=阮 什么=虾米 没=mo2 抓=掠lia2 是=西 红=ang2 绿=lie2 吃=夹 电脑=电勒 猪=die1
碣石 广东 汕尾 碣石镇
我的家乡---碣石
沿着深汕高速一直往东行,到陆丰的内湖收费站出口,再往南经过南塘镇,顺着南碣公路一直走到底,便来到有些神秘又名声大振的边陲城镇----碣石。刚踏进碣石,迎面的一块大石便是碣石的标志,石面刻有“碣石”两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在大石的右边便是闻名粤东和海内外的玄武山旅游风景区了。
以下是我从各方收集到的资料,便对碣石从古至今作个详细的介绍。
一、碣石历史
碣石的历史有记录的可以追溯到唐元和末年,置石桥盐场,负责海丰全县盐务(当时的海丰县行政区域包括现在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揭西、惠东部分地区)。碣石八景有“石桥半渡遇神仙”,石桥遗址在哪没人知道,估计以前是座很长的跨海大桥,涨潮时会淹没两头。朱元璋建立明朝,因海害便于洪武元年,把全国180万军队定为卫所驻军,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120人为百户所,后来,因倭害严重,又增设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据《大清统一志》载,碣石卫置于洪武二十二年,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共9个千户所,内5所旗军共5600人,全卫旗军10100余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军的建制,是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的大卫。二十七年(1394年),都指挥花茂建碣石卫城,“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而清朝的陆丰县城才“周围三百二十一丈一尺”,可见当时的碣石城是相当雄伟的。要养活这么庞大的队伍朝廷的负担该多重!明政府实行屯田制,卫、所官军依“七分留城、三分屯垦”的办法,碣石卫共设军屯22处,共恳荒地近两百顷,征米近4000石,还管辖石桥盐场、小晴盐场和海甲盐场。屯田制使官兵既是兵又是农民,后来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就在碣石定居,碣石也逐步发展成惠(州)潮(州)之间的沿海都市。
碣石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立碣石卫,为全国36卫之一,与著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
位于中国广东省陆丰市的碣石镇,因为碣石镇三面是环山,一面是临海,山上海里遍布巨石,相传因此得名碣(皆)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现在的碣石镇是由碣北镇与原有的碣石镇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
后山头是碣石城内的一座小山,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驻闽使者许时中在后山头埔石上题刻“碣石”两个楷体字,约3米见方,后来因搞基建打掉了,现在的碣石标志“碣石”二字是根据当时重新刻的。后山头曾是碣石的文化中心,镇政府和派出所就在附近,碣石影院建在山上,前身是戏院,碣石镇和碣北公社只有这个影院,碣石开大会都在这里进行。影院后面是鱼市,鱼市旁边是红场,是大型群众活动集聚地,如宣判大会。1976年参加毛主席追悼会的干部群众都集中在红场,我当时作为中学生也参加了庄重、肃穆、有着零星雨丝的追悼会。后山头因影院所在,以前都是人山人海,可是,现在已经变得很冷清,主要原因是中心区转移,次要原因是街道窄且不平,虽然巷口四通八达,但不能通汽车,影响交通,电影院也关门了,后山头作为碣石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玄武山下的新城区才是碣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史上碣北也归碣石管辖,解放初,碣石区就辖碣石镇和碣北、湖东、金厢三乡。后来碣北公社虽与碣石镇同级,但不少东西要依赖碣石,其所在地新酉大队在原明碣石卫城里面,与碣石镇的南城大队比邻,碣北没有集市、没有居民集中地,没有邮电、没有市场、没有电影院,有一段时间没有派出所,而碣北中学却建在离新酉大队几公里远的角溪大队,靠近碣石的学生上学不方便。连省教育厅在编制分镇地图时都无法把碣石和碣北分开,玄武山下的新城区建设,是碣石镇府和碣北区公所联合开发的。
碣北有个大村叫桂林,40多年前就有3000多人了,它有个土名叫西箖,人们一般认为是西篮或柿篮,叫篮装桔(本地话“碣”的谐音),但我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推测估计是“箖”,箖投是一种带刺的野生植物,近似菠萝,因而菠萝叫番箖投,作为碣石的西郊,估计千年前是一片刺箖,碣石还有一个乡里叫西陂箖,可以作为佐证。桂林的名字估计也是宋朝开始的,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中大夫陈谠宦游至石桥场(碣石建卫之前,唐元和末年在这置石桥场,由官方配盐,商人贩运),于西箖西北石头勒书“桂林”二字,后,清镇碣使者邓万林在该石旁边一块高9.5米、长20米、宽15米的巨石题刻“桂林耸秀”,每字大1米,我们所称的“桂林石”指的就是巨石。桂林村是碣石西出门户,战略位置重要,东风门面对玄武山,门前有“深明大义”碑碣,是碣石总兵邓万林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书写以资奖赏桂林乡民的。乡民接书即作序刻碑立于此:“盖昭守望相助,乡间之纯风,奖赏酬勋,朝廷之盛典。桂林乡距城里许,为碣城之屏障,亦西路之要卫也。光绪乙亥年春,陆丰土匪窃发,势甚猖獗,始则焚劫金厢,继而进攻县城。斯时碣石告急战火频警,则有镇碣之军门者,目击时艰,情以保赤,特委中府宪吴到我桂林乡,谕以捍御匪寇,力保城池,只聆之,于是愈加备勇朝夕巡防力。深明大义同金汤,而土匪闻风稍歇,迨至大兵到邑一鼓荡平,乃蒙军门府念微劳,深知我桂林乡素识大义,奖赏顶戴,并亲书匾额曰‘深明大义’赏赐,委巡捕官赵赏到我桂林乡,用昭鼓励叩领之余,感愧交集如此微劳,厚赏赐语褒嘉,凡我桂林乡民承恩在所感激,届时奉命益加从公,爱历贞珉以垂永远,不可忘此时之盛典也,是为序。光绪庚子年葭月谷旦,合桂林乡绅耆立。”桂林人重情义,桂林从语言发音到习俗于镇内没有什么差别,居于地域和历史原因,桂林人对碣石、和碣北之外也自称碣石人,碣石古八景中有“桂林明月照星斗”,已经把桂林纳入了碣石。桂林人进碣石城不叫“去碣石”,而是说“上街”、“上市”。
二、碣石文化
在碣石镇对联很普遍,千家万户都有。碣石对联的内容好,字写得更好。一副副对联,就是一幅幅优美的书法,家家户户的对联就是一个群众性的书法展。隶、草、行、楷,百花齐放。有的苍劲有力,笔锋凌厉;有的娟秀文丽,风格清雅;有的潇酒飘逸,笔法奔放。真是琳琅满目,百态千姿。
碣石人写对联,用纸用墨十分考究。纸用60克的厚力福,特殊方法染丹而成;墨是用墨鱼汁,拌上酒和其他原料秘制。以此写联,一年四季,不管日洒雨淋,永不褪色,也不流墨。
碣石人喜爱对联、书法,已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从宋代兴建玄武山元山寺开始,每年的大型祭祀活动,前后寺门都要征联,既要求联语优美,字也要写得好。碣石本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但也难倒不少人。倒是附近乡绅有人入选。这便激起碣石人攻克书林的决心。历代镇守碣石卫的文臣武将,也喜欢在玄武山题刻,如林则徐题的“水德灵长”,刘永福题的“灵声端道”,至今仍挂于元山寺。这些,无疑又推动社会习字的风气。从此,碣石人发愤练习书法与制联。男女老少舞文弄墨,蔚然成风。
改革开放给古镇带来了强劲东风。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纺织、雕塑等行业更为兴隆。这些行业都需要有一手好字的人才。于是,各种书法培训班应运而生。学校办,街道办,团体办,私人办,大大小小有好几十个。其中最令人赞赏的是附设在碣石镇中心小学的少儿书法班。
碣石少儿书法班创办于1984年,学员从开始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120名。辅导老师叫方长,是一位清翟于练、精神奕奕的老人。多年来,在方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少儿书法班先后参加过国内外多次比赛,人人都得过奖。有部分人还被吸收为国家和省级书法研究会会员。1989年,仅13岁的书法班女学员刘少华被接纳为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目前是方老师的得力助手。碣石少儿书法班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喷香溢彩的鲜花。
此外,灯谜、象棋、诗词等在碣石可谓人人皆之。由碣石湾文学社主编的《卫城文苑》收集了来自碣石各地诗词好手们的诗词,并作为刊物出版,并开通了网络电子版。
三、碣石语言
碣石话属闽南语系,叫福佬话或河洛话,保留了不少中原古汉语,可以说是古汉语活化石,走叫行,跑叫走。数量为“一”的一般只叫量词不叫数词,如个人、丛树、担粟、斤米、间厝。买米、卖粟(稻谷)分别叫籴米、粜粟。最奇特的是词组的倒装,与普通话相比是倒过来的,譬如:拖鞋叫鞋拖,公猪母猪叫猪哥猪母,公牛母牛叫牛牯牛母,公鸡母鸡叫鸡安(丈夫)鸡母,公鸭母鸭叫鸭工鸭母,在区分动物性别时,不分雄、雌分工、母,如“这只猪是工个”(这口猪是公的),工就是指雄性。碣石语言保留了文字和口语两种,不少字有两种读音,文读的发音与口语不同,如“雨”,潮汕话念“hou”,碣石人在念文章读“yi”,下雨念“hia yi”,口头语却说“lou hou”(落雨)。房子不叫房也不叫屋,叫厝,厝内的房间才叫房或房间,建房子叫“起厝”,建楼叫“起楼”。
四、碣石风俗
碣石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很多,因此每到初一、十五或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烧香拜佛,以求在外的家人平安,工作、经商顺利!
民居建设很讲究,不管房屋是一间还是两间三间,都要留个门口埕,就是天井,还要有后火巷,在房屋的后面建围墙与房墙空一条小巷,后火巷的作用既防盗,又能接受倒灌风,厝内又间隔了厅和房,内外有别,整座厝既通风透气,又采光充足。以前有大门楼的一定在门相对的地方起一幅照壁。
关于汕尾凤山妈祖作文
寒假,我回了家乡。我去了家乡最著名的地方:凤山妈祖。凤山妈祖石像位于广东汕尾市区东面的品清湖畔,凤山顶上塑建的妈祖石像,高16.83 m,重1000 t,由468块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
凤山妈祖石像旁边有一块石头,它记录了关于凤山妈祖的故事以及高度,重量,雕刻材料等。
我站在凤山妈祖旁,拍了一些照片。然后,我细细地观察凤山妈祖石像,我惊奇地发现石像雕刻得十分细致。特别是妈祖的双手,她手拿着一本圣经。
今天,我开心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462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有没有关于衣食住行的诗句
- 赞颂太阳的诗词名句-赞颂太阳的诗词名句并说明作者
- 赞美友情的诗词名句大全
- 与元宵节相关的诗词名句
- 有关生日的诗词-有关生日的诗词作文
- 自然而然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诗句表达
- 以余字开头的诗句
- 描述“合家欢乐”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死亡”的诗句有哪些?
- 以行为开头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大海的诗句-关于大海的诗句有哪些呢
- 含有桂花的诗句有哪些
- 含有红的诗词-含有红的诗词有哪些
- 关于收获满满的诗词
- 含有快乐的诗句-含有快乐的诗句有哪些
- 含同字的诗词
- 关于植物生长的诗句是
- 含用字的诗句
- 关于喜的诗句-关于喜的诗句大全
- 含洋的诗句-含洋的诗句大全要完整的
推荐汉语
- 「苦」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宙」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殲」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溎」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髩」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璻」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四字古诗词大全-四字古诗词大全下载
- 带有沫字的诗-带有沫字的诗美好的
- 形容白花的诗句有哪些?
- 亲情 诗句-亲情诗
- 带有榲字的诗
- 写白居易的诗句是
- 用诗句给女孩子取名字典
- 不字开头诗句大全
- 描写葡萄的诗词-描写葡萄的诗词句
-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诗句
热门诗文
- 骤雨夜
- 点绛唇(湖上西风)
- 问歌颦(雨中花令)
- 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 休沐寄怀(虽云万重岭)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 菩萨蛮(十一之八)
- 念奴娇(广汉士民送别用韩推官韵为谢)
- 金缕曲(丙戌九日)
- 鹧鸪天(癸酉吉阳用山谷韵)
热门名句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