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平及有关诗句
-
秦始皇生平及有关诗句
诗句: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朝的官写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
千古江山,凭祖龙,谈笑指点。秦桥在,雪浪裂岸,刻石依然。天有尽头谬传世,海无神仙水连天。惟江山一统说伟业,雄名传。
车骑奔,豪情现。旌旗猎,龙气还。有世代传人,国泰民安。风流论兴观日出,巨轮乘风领千帆。看碧波万顷旭日照,换人间。--林均建《满江红.成山头怀古》
生平:
秦始皇
(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形容秦始皇的语句诗词
途经秦始皇墓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
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
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
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
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
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
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
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
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
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
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
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
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
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
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
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有哪些描写秦始皇的诗词句?
始 皇 寻 鼎作者:巨岳昔日有嬴政,六国一扫平;自称始皇帝,深居咸阳宫;霸气使人惧,叱咤怪眼睁。
群臣惟诺诺,无人敢谏诤;甘愿受驱使,唯君命是从。
始皇得天下,得意又忘形,天天饮美酒,时时醉芳丛。
一日宴群臣,置酒咸阳宫;群臣竞朝贺,频赞盖世功。
有云日月照,莫不相宾从;有云扫六国,盖过尧舜功;有云效周文,列国与分封;有谏集权者,焚书将儒坑。
...
推荐写秦始皇和前后朝代的书,主要写嬴政的一生也行。
1、七律·长征 近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3、清平乐·六盘山 近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注释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4、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近代: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5、采桑子·重阳 近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关于长征的名诗名句
清平乐(1934年)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长征(1935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忆秦娥(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十六字令(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嬴政是不是个暴君
当然不是!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灭六国而完成中国的统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这里简要概括一下: 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
在此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的文书经常相互之间不能看懂,对国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时强制统一成一种文字,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统一度量衡。
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的称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
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
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
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
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
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
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
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的时候,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万大军北伐,击败了匈奴,稳定了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的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上面几条是对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简要的概括;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创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与秦始皇为他们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的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的建设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和贤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历史上其他被称为贤明的帝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以及康熙、乾隆等等,他们创造的“伟绩”有哪一个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和能沿用数千年的“软件”呢?从这方面讲,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伟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其他几个皇帝,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始皇被带上了一个头号暴君的头衔。
这个“暴君”的称号,不仅使他一生的绝世光辉大失色彩,甚至在传说和戏剧中多成反面人物,这么一个最伟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过。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真的如同人们心目中那样的暴君吗? 人们了解和分析历史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以史书的记载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是很片面的;史料的编辑者的观点和心态,往往会影响到读这部史册的人。
如果史册记载不实,会给人们带来与错误的结论甚至与历史情况相反的概念。
作为历史人物的秦始皇,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所了解的秦始皇,无一不是从史册中的记载和描述,形成了他的形象和对他的看法。
更多的人们都是从传说、演义、和戏剧中得来的。
人们从这些途径中得到的秦始皇的形象总结出这么一个秦始皇:残暴、贪婪、寡恩薄义,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滥杀无辜,嗜杀成性。
把一切暴君所具有的特征都加到了他的头上,他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都不是坏事:统一六国被认为是贪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独断专行;修道路疏通河渠修水利的好事没人提;修长城本来是为了保护北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结果又被编出一个孟姜女哭倒800里长城的荒唐神话。
史书上对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多有记载,但一些没有根据的,或者是莫须有的事件扣加在了他的头上;在加上演义,小说和戏剧的渲染和扩大,使他戴上了“天下第一暴君”的帽子;由于这个印象给人们造...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
有哪些形容阳光明媚的诗句?
有如下诗句: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 (1)注释: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2)《小雅·出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通过对周宣王初年讨伐玁狁胜利的歌咏,满腔热情地颂扬了统帅南仲的赫赫战功,表现了中兴君臣对建功立业的自信心。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转战西戎、途中怀乡、得胜而归六个不同时空的画面,借助情感的抒发糅合贯通,展开一幅真实广阔的古时征战图,虽然没有直接正面的战争场面描写,但收到了虚实相生,以虚胜实的效果。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注释:阳和:春天的暖气 (2)《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篇本纪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作者司马迁。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2)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3)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注释:秀:秀丽;屯:驻,聚集。
(2)《入彭蠡湖口》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山水诗。
此诗作于前往临川途中由长江入彭蠡湖口时。
诗中细致地描写了入彭蠡湖口的经过与所见的景物。
面对彭蠡湖,诗人看到灵异不显,异人隐迹,暗喻贤人隐世之理,故最后发出“弦绝念弥敦”之叹。
全诗意境疏朗高远,笔致趋于跳荡,用典不露痕迹,情景理融为一体,显示出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诗影响的历史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484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带“九“字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竞赛的诗句
- 关于螃蟹的诗 关于螃蟹的诗句有哪些
- 表达元首的诗句 越多越好。
- 古诗中含有月的诗句
- 安康古诗词 关于“安康”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澜沧江的诗句有哪些?
- 以城开头的诗句-以城开头的诗句接龙
- 关于野鸭的诗句
- 与避暑山庄有关的名人或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珍惜亲情的诗句-关于珍惜亲情的诗句有哪些
- 和思乡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小雨的诗句大全
- 关于人生哲理的诗词句
- 关于明月相思的诗句
- 关于描写庐山的诗句有哪些
- 短诗词歌赋
- 关于春风的诗句古诗句
- 含有石的古诗句
- 关于下大雪的诗句古诗
推荐汉语
- 「踗」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纓」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㜮」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麁」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决」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鼌」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崱」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㪘」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包含慧字的古诗词
- 不怕挫折的诗句-描写梅花不怕挫折的诗句
- 写马的诗句有哪些-写马的诗句有哪些怀才不遇
- 形容“努力付出却得不到收获”的诗句有哪些?
- 带有你字的诗-带有你字的诗句有哪些
- 水字开头的诗词句
- 苏轼跟酒有关的诗词
- 经典哲理诗词-经典哲理诗词,字字玑珠
- 李清照写的诗词大全
- 太开头诗句
热门诗文
- 鹧鸪天(寿友人母)
- 贺新郎(次韵费五十九丈□□题秋山阁有感时事)
- 化江南简寂观道士侯用晦磨剑(一作磨剑赠侯道士)
- 一剪梅·舟过吴江
- 彩凤飞(十月十六日寿钱伯同)
- 临江仙(呈祖禹十六叔)
- 夕次盱眙县
- 宣州竹(墨梅)
- 鹧鸪天(和传先之提举赋雪)
- 临江仙(雨中观瀑泉于白鹤僧舍)
热门名句
-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