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归园田居》(其一)中八句田园生活景象描写的诗句
-
鉴赏《归园田居》(其一)中八句田园生活景象描写的诗句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追问
鉴赏呢
追答描述了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
“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几句,写归隐所在的农村景色,很自然地写出了乡村中那种和平安宁的生活气氛,与“尘网”、“樊笼”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几句描写,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既没有精雕细琢,也没有雄浑壮伟,却在平淡之中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
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急用)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陶渊明的诗词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 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 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 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 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 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 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 生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归园田居其一里面描写归园田居'的句子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方宅茅舍,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极平凡景物,出现于诗人笔下,便含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初读似觉语甚琐屑,反复吟咏,正见出诗人去忙就闲离开官场初回农村时的新鲜、欣快之感。
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详点细数,甚而对一草一木都满含深情,不肯轻易放过,如此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色便足以构成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之诗人融情于物,情景交融,更给读者以身历其境之感。
诗人这里用的是淡笔白描手法。
状榆柳桃李,没敷以五颜六色;写狗吠鸡鸣也绝无声态描摹;“远人村”信手以“暧暧”稍作点染;“墟里烟”漫笔用“依依”略加陪饰。
虽未泼以浓墨重彩,淡淡几笔却勾勒出一幅和平、宁静的田园村居图。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题,答案)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
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
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
“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
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
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
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
——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
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
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
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
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
以归园田居为例,说说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楼主你好,总结了很多,希望能够帮到你。
《归园田居》一共5首,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 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 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
下面以分别以归园田居前三首(下文分别简称《其一》、《其二》和《其三》)为例简要概括。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里就不做字句的翻译了,直接从思想内容入手。
这首诗全诗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比,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
诗文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和桃李,听到犬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作者的情感在这一句被透彻地表达了出来。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这首诗着意书写乡居生活的宁静。
先是从正面写“静”。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诗人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是令人喜悦的,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直接描写农事活动,“种豆”,“荷锄”,“戴月而归”,诗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可刚刚开荒的土地是贫瘠的,即使是种上抗贫瘠抗旱能力强的豆类为无济于事,还是“草盛豆苗稀”,但诗人还是安于这种生活,于是,用“但使愿无违”道出了全诗的主旨,也就是作者的心志。
综合:这两首诗同样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 想,这是陶渊明的特长。
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归园田居》一共五首,这五首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它们不仅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等几个方面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所抒发的感情都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其中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和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在艺术特色上,这几首《归园田居》相似之很多,尤其就艺术表现而言,大致可以总结为四个词: 1、景常:描写最常见的景物,无绮丽怪诞可言; 2、情真:情感真挚,非常贴近生活,字面上易于理解; 3、字易:无生僻字,字字常见,质朴非常; 4、理至:虽然景常,字易,但其中所蕴藏的理趣、意味却非常深厚,特别值得回味。
附《归园田居》另两首,便做参考: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
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
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归园田居》其二赏析
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 ——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
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
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
——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原诗:《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释义: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扩展资料: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园田居 (陶渊明组诗作品)
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的作品赏析与写作背景
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之赏析1、注释 ⑴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归园田居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2、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一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 内容赏析第一句诗人交代自己从小所固有的本性———“无适俗韵”和“爱丘山”,这为下文写自己弃官归“园田”起了铺垫作用。
第二句概述自己入仕的原因和经历———“误落尘网”、“一去三十年”,略写。
第三句采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也象征自己如“羁鸟”“池鱼”一样“恋旧林”、“思故渊”,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清新明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为下文重写(详写)园田风光和诗中主人公的生活蓄势。
第四句——第九句详写了园田的美丽风景和诗中主人公悠闲自在的生活情况。
第四句交代园田居的大概位置,以及诗人对此的认识(“守拙”,保守住了自己的情操)。
第五句交代园田的情况———宅院周围有十多亩地、宅中有八九间草屋。
四、五两句流露出了诗人自食其力的喜悦之情:“十余亩”的园田、“八九间”的草屋是“我”在“南野际”劳动的收获啊!尽管比不上官府厅堂和达官贵人府宅的高大豪华,但“我”守住了自己的操守(“守拙”)啊!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第六句描述草屋前后的景色:“后檐”“榆”“柳”绿树成“荫”,清爽无比,“堂前”“桃”红“李”白,多么色彩美丽!“桃李”象征着高洁,这和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敲骨吸髓的肮脏形成了强烈对比。
第七句诗人目光移向远处,同时也听到了远处的鸡鸣狗吠。
远处的村落在暮霭炊烟中朦朦胧胧,深远的村巷中传来了狗吠声,高高的树颠上发出了鸡鸣声。
这是多么祥和而又有生气的一幅暮霭村落图啊!第九句诗人又将目光收回到“园田居”中,他的庭院中“无杂尘”,他的宽敞的草房中“有余闲”,诗人特清静、特悠闲!“无杂尘”既表现了诗人居所的整洁,同时也暗示诗人特自在,他不受官场肮脏杂事的搅扰,真是“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啊!这六句详写了园田居的美丽景色和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喻为“樊笼”),坚决回归自然园田的决心,同时也点名了全诗的主旨,总结了全诗。
三、 艺术特色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总之,陶渊明的这首诗不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色彩上都令心静如水之君无不折服!
归园田居(其一) 片段赏析, 急。
其实这几句诗句都很好,朴素的语句中描绘了一幅纯朴安宁的农家生活画面。
硬要分开说,哪几句好,就可能失去了诗句部分的美丽意境。
既然是回答问题,当然要就事论事了O(∩_∩)O~。
就我个人来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句写得很妙。
首先,凭感觉,读多了,反复看,觉得很好。
其次,其中的两个叠词——暧暧、依依,很上口,很生动,暧暧,暗淡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整句翻译出来是这样,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作者陶渊明此时应该是站在某个较高较远的位置(假设可能是回家经过时的一条小山路),小小的村落在山的远处,墨色山水里生趣的一笔,而更绝的是,村落是祥和充满生气的,劳作的人们开始回家休息,烧火做饭了,炊烟袅袅地升起来,远处看的话,给人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美好感觉。
表现出乡间生活的安宁,自然。
做出这么好的诗句,足以表达作者当时脱离官场,退隐田园时,平静,安详自足自乐的处事心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534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 带有初字的诗句
- 诗句“莫待无花空折枝”的上一句?
- 以说开头的诗句
- 以莲字开头的诗句
- 哪些诗句里带有“艺”这个字
- 有关离别的经典诗词-有关离别的经典诗词歌赋
- 赞美茄子的诗句有哪些?
- 清晨早起励志诗词 关于早起励志的诗句
- 描写庭院园林的古诗句有哪些 庭院古诗句
- 以残字开头的诗句
推荐赏析
- 关于何的诗句
- 歌颂美好生活的古诗词-歌颂美好生活的古诗词证文
- 带有言字的诗词
- 关于除夕的诗词-关于除夕的诗词名句
- 含乐字的诗句-含乐字的诗句 五字
- 含有红的诗句
- 古人励志诗词-古人励志诗词名句
- 关于秋天的诗句大全-关于秋天的诗句大全集小学
- 关于爱情思念的诗句-关于爱情思念的诗句经典语录
- 关于思念的诗词名句
推荐汉语
- 「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鸼」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蓃」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㳶」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低」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戳」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禤」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癵」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爱情伤心古诗词-爱情伤心古诗词句
- 包含酒字的诗句-包含酒字的诗句大全
- 表达珍惜时间的古诗词
- 李清照的名诗词-李清照的名诗词声慢慢
- 李清照古诗词大全
- 经典的中国古诗词-经典的中国古诗词鉴赏
- 奇开头的诗句-奇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 六字诗词名句大全
- 近代诗词三百首
- 爱国的古诗词大全-爱国的古诗词大全 曹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后人收。
-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