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诗句只有两首
-
黄巢的诗句只有两首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菊花的诗句唐黄巢
黄巢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导者。
他有几首诗很有名:1、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题菊花作者: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如果上面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采纳答案,谢谢!
黄巢的《菊花》诗词的意思是什么?
黄巢所作《菊花》的意思是: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1. 原文:《菊花》唐代: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 赏析: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第二句写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黄巢 《咏菊》,求赏析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
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
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
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
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
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黄巢的诗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
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
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未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
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由贩卖私盐到招兵造反,对黄巢来说,这决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他少有大志。
屡试不第,科场失意,断绝了他通过当官一展抱负的梦想。
志向远大的人,正如锥处囊中,总是会脱颖而出的。
此路不通,他就一定会另辟路径。
如果又身处末世、乱世,不造反才怪。
黄巢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他的两首咏菊花的诗:《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根据分析,可以肯定这两首诗是黄巢在他的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写的,第一首在前,第二首在后。
他的人生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读书考试;第二个阶段是贩卖私盐;第三个阶段是造反。
他的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从诗中看是很失意的,但他失意不失志,相反,他豪情万丈,豪气勃发。
《题菊花》诗中的菊花,既是自然界的菊花,也是人格化的菊花,后者显然指的就是黄巢自己。
菊花生在秋天, “飒飒西风”,“蕊寒香冷”,连蝴蝶也不睬。
诗人对此充满同情,于是当即郑重许诺:如果将来我作青帝,主管春天,我就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
在这里,他的不满的矛头直指当时主管春天之神——青帝。
这青帝不就是当时的皇上么?不就是不满皇上不让他这样的人才进入仕途施展才华么?如果说第一首诗他表达的还只是一种不满和希望,对皇上还心存幻想的话,第二首就全然不同了。
在这一首诗里,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十分清楚要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开在春天里是不现实的,菊花只能开在秋天。
那好吧,开在秋天就开在秋天吧,我就开出最灿烂的一片,要香透长安,让满城金黄。
这种表达,赤裸裸的宣告了他要造反、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这两首咏菊诗,其志不在小,而且充满大气和杀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均绝高的反诗。
诗中的反意,破诗而出,没有谁看不出来。
奇怪的是,黄巢并没有因此获罪;而且后来还贩私盐大发其财,为造反积聚了第一桶金。
从正面来看,唐王朝确实是个很大气的王朝,居然不搞文字狱,连反诗也能够包容下来;从反面来看,唐王朝到此真是气数已尽,统治是漏洞百出,对黄巢这样的人,不但弃而不用,而且养虎为患,这样的王朝,不亡还有天理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黄巢,死了;唐朝,亡了;菊花诗,还在。
黄巢的这两首诗,将与菊花同在,与造反同在。
这世上只要还有菊花,有爱菊花的人,这两首菊花诗就会有人记起。
这世上只要还有压迫,还有反抗,还有人造反,这两首反诗也就会被人吟诵,被人发扬。
四百多年后,元末明初之际,有一个乞丐出身的英雄就仿照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也写了一首《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因此,古代反诗中,黄巢的菊花诗在时间上纵使不能算最早,在影响上也当推为第一。
所以他的诗能够流传至今。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拓展资料: 赏析: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
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原文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
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作者简介: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
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黄巢的《菊花》这首诗的翻译?
翻译: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原诗: 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出自:唐 黄巢《题菊花》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这首诗展开了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一旦自己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
这种对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诗人超越封建文人价值观念的远见卓识和勇于掌握、改变自身命运的雄伟胆略。
作者成就影响: 黄巢在起义确实提出并实践了“均平”的口号。
在唐末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下,黄巢起义提出“均平”口号有其历史必然性。
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为了打击唐王朝的实力,黄巢领导的起义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
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沉重打击了封建地方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使唐王朝名存实亡。
黄巢政治思想主要是封建专制主义,其政治抱负始终是想做说了算的首脑,力图以己力量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
唐朝诗人皮日休简介
诗人皮日休简介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
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
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
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
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
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历史资料皮日休,生于太和八年(834)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夏二年(902)以后。
晚唐文学家。
字袭美,一字逸少。
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襄阳之竟陵(今属湖北天门)人。
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
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
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
僖宗乾符二年(875)出为毗陵副使。
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
巢败,不知所终。
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有唱和集《松陵集》。
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
他和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有《皮子文薮》。
个人著作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
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
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
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陆游《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
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
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
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唐朝的一首诗
近试上张水部 年代:【唐】 作者:【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韵译】: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 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 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
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
首句写成婚。
洞房,这里指新房。
停,安置。
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
次句写拜见。
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绝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
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
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
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
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
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
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
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
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540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 关于春天来了的诗句-关于春天来了的诗句适合幼儿
- 关于思念爱情的诗句大全
- 含有醉字的诗句100首
- 关于描写襄阳的诗词
- 关于颜色的诗句李白
- 关于道家的诗词-关于道家的诗词 女性预测
- 含有恋的诗句-含有恋的诗句古诗词
- 关于鼓声的诗句-关于鼓声的诗句漫漫雨花落曹操天月明
- 关于门的诗词名句
- 关于牧童的诗句-关于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推荐汉语
- 「织」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照」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队」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橨」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恉」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熜」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黝」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阴」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茍」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 「鑷」拼音,意思,组词,笔画
热门知识
- 描写春天风景的诗词句
- 诗词名字-王者诗词名字
- 带有挠字的诗-带有挠字的诗句
- 亩字开头的诗句
- 描述美女的诗词
- 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 形容立志的诗句
- 万字的诗句-万字的诗句100首
- 近代诗词-近代诗词名句
- 想念孩子的诗句古诗词
热门诗文
- 叹花
- 水调歌头(七夕)
- 蜀道难
- 子夜歌(怜欢好情怀)
- 满江红(寓古杭和南塘咏欲雪词)
- 逢入京使
- 念奴娇(约友中秋游长桥,魏倅·邦式不预,作念奴娇,和其韵)
-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以下见《诗纪》)
- 惜琼花(汀蘋白,苕水碧)
-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热门名句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