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再见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与再见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唐 高适《别董》

  • 莫愁千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2.唐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热情。

    3.清 曹雪芹 《南柯子·空挂纤纤缕》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译文:虽然经年柳絮飞去,但明年还会再回来,还会相见。

    4.宋 陆游《长门怨》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译文:泪可洗面但是天却不知道,今生应该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5.宋 敖陶孙 《借山谷后山诗编於刘宜之司户因书所见呈宜》

    请君了却三万轴,再见坐多休下客。

    译文:请您了却这三万卷书轴,再见到的时候不要在给客人了。

    6.唐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译文: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7.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译文: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

    8.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请您再喝一杯酒吧,出了这阳关就没有故交了。

    9.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译文: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

    10.南宋 辛弃疾 《定风波 》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译文:年少时还禁得住离别之苦,年纪大了却怕写送行的诗句。

    古人告别的说辞:告辞了;请留步;后会有期;后会无期;就此一别,容后再会;打扰了;就此别过;相见恨晚,异日再来讨教 等...

    李清照的诗词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婉约词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 怀禅微刻《李清照词二首》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中期诗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1、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2、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

    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

    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4、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宋代: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译文 夜里大醉之后,来不及卸妆就和衣而睡,发髻上还擂着梅花的残枝。

    浓郁的花香将我从沉醉中熏醒,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因为花香惊破了我的好梦,路途遥远我还没有到达故乡。

    夜悄然无声,伴着我的,只有天上的斜月和眼前的翠书。

    我能干什么呢?只能无聊地用手搓揉着残损的花瓣,闻闻手中的余香,再发会儿呆来消磨这时光。

    5、临江仙·梅 宋代: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译文 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

    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

    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

    关于李清照的诗词体会

    两首《如梦令》的赏析 【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1,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2 争渡, 争渡3, 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

    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

    李清照诗词及解析

    《如梦令》选自《漱玉集》。

    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

    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

    单调正体33字。

    双调66字。

    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词牌格律 中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如梦令》李清照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

    怎样划出去,怎样划出去,抢着划呀,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

    注释: 常:常常;时常。

    溪亭:临溪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陶醉。

    回舟:乘船而归。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

    藕花:荷花。

    争:抢渡,加紧划船。

    滩:群。

    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

    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

    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

    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

    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

    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

    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④卷帘人:有学问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

    此调原名《忆仙...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的比较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描写婚姻幸福的诗词有什么

    李清照南渡后的诗词很难找,度娘都回答得很模糊,我也只知道一首《声声慢》。

    至于翻译和解析太长了,你直接搜百度,我懒得打字。

    或者你要的话,说一声,我直接复制过来。

    作者思想感情就是,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如实的写出了个人的遭遇和心情,但在个人的惨况中又蕴含着亡国之恨,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李清照诗词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特色

    楼主,我以前写的和你差不多,给你几本参考书目吧书目:邓红梅《女性词史》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资料:康丽云《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刘小燕《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看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话语与内涵》范斐《柳永对女性的独特塑造》丁恩全《温庭筠与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还有很多,如果你需要的话,发消息给我,我发给你

    李清照的中,运用叠词为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南宋后期的传奇人物。

    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亦知书达礼。

    因此即使在思想保守而陈旧的封建中期,清照诗,词,文兼擅,颇受一时佳话。

    《声声慢》是选录在《漱玉词》(李清照词集)中的一首作品。

    靖康之耻(1127年)后,历经亡国亡家的清照风格突变,一反先前之清丽与明快,而以凄苦低沉为主。

    在《声声慢》里,她的痛苦的感情表露无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这样的困境下,还能“浓睡不消残酒”,“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吗?在《声声慢》里,她痛苦的感情世界也表露无痕。

    先前词人做《声声慢》曲调,总以韵脚为平声,而且曲调比较缓和,而作者做此词,已经不在受形式束缚了。

    韵致,文字只伴随感情流动。

    不仅韵致改押,而且屡次使用叠字,变缓和为急促,婉转为凄凉。

    在这里,清照表现了她的惊世骇俗的艺术创造力,正因为如此,词作品大放光彩。

    清照造词颇具心机,《如梦令》里“绿肥红瘦”出语新奇,而文章上阙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一再重复,感情宛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出,出人意料而又不得不惊叹 拍案。

    紧接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词调再度低迷。

    清照孑然一身,又逢深秋,看见大雁南飞,不由地想起以前的时光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堪摘”,时过人迁,再也不会回到从前了。

    偏偏天意弄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诗人站在秋风中,只能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诗人紧紧抓住“愁”进行阐述,词作品却大气包举,别无旁支的尽情抒颂,而且不加修饰脱口而出,显示了作者独特的修养和情怀。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

    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546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