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李白的诗句

赞美李白的诗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诗歌语言的夸张艺术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1、浓厚的主观色彩2、丰富奇特的想象3、清新明快的语言4、豪放飘逸的风格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2、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3、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4、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诗歌的特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

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

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

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在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

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因之,他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

他是通过这样的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敌人残暴、丑恶的憎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的著名诗词

李白《望天门山》赏析?王运熙?....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的长江两岸,有两座夹江对峙的山峰,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

两山错落相对,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

....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且具有将自然美转化为诗的艺术美的非凡才能。

一次,李白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吟兴。

于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

诗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首句说天门山中间断开,故汹涌的长江得以奔泻而过。

楚江,即长江。

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

“断”、“开”两字,下得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

?次句顺接前句“楚江开”,具体写清碧的江水流经天门山时回旋景象。

博望 山、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

“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落语看似平常,实准确难移。

?第三句写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远远相对,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

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第四句写江上行舟。

前人关于此句含义的解说颇纷杂,其中一说以为“日边”指西方落日,象征着唐帝都长安,也即象征着当时朝廷,因此这一句是写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悬念朝廷的怅惆心情。

其实,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创作本事是不易考定的。

就全诗而言,李白是因行舟时即目所见,而随兴吟发。

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图景!反映了李白写景纪行诗歌一种带有夸张语调的写实风格。

因此,与其从这句诗中深求寓意,毋如仍将它当作一句优美的写景诗句来欣赏,以保持其纯美的诗味。

希望能够帮到你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诗歌对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作了表达,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A. 开元天宝年间,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这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所表现。

《古风》第四十六首:“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反映了繁荣与奢侈。

《古风》第三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则以咏史的形式,通过秦皇的经历对唐王朝极盛渐衰的征象深表忧虑。

(而《蜀道难》则通过蜀道的天险,指出了在唐王朝繁荣的表面下所存在的封建割据的可能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可谓精准的政治预言。

)B.国家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

(1)他借历史人物表达其政治抱负:以姜尚(《梁甫吟》)、诸葛亮(《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自比——报国立功名;以鲁仲连(《古风》之十)、严子陵(《古风》之十二)自比——功成身退。

(2)抒发高远的政治理想,对现实人事不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3)借歌颂游侠的诗歌表达了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和“功成不受”的高尚品德。

(《侠客行》)C.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以诗歌抒其愤懑: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见狸高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嘲笑。

(《梦游天姥吟游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以爆发的激情,抒发其愤懑。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异同

要从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就要从二人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说起 异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

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

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想做官而不得,而放浪形骸的一生,形成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是他诗歌的主要特点)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杜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死后,按其遗愿.,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 李白行吟图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简述你对李白诗歌的看法

1.简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二、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三、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四、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问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意象便极为阔大壮观。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那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68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