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蔺相如的诗句

赞美蔺相如的诗句

览古

[晋]卢谌

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蔺生在下位,缪子称其贤。奉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

秦王御殿坐,赵使拥节前。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昭襄欲负力,相如折其端。眦血不沾衿,怒发上冲冠!

西缶终双击,东瑟不只弹。舍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稜威章台颠,强御亦不干。屈节邯郸中,俯首忍回轩。

谦公何为者,负荆谢厥諐。智勇盖当代,驰张使我叹!

[简介]

卢谌(285—351),东晋文学家。字子谅,范阳涿县(今河北省属县)人。好老庄之学。任太尉掾。洛阳陷于匈奴,北依刘琨。曾被刘聪子刘粲所虏。粲败,复归刘琨。为司空主簿。后至辽西,辽西破,归石季龙,任国子祭酒。冉闵诛石氏,谌随冉闵军于襄国,被杀。卢谌清敏有才思,善写文章,也工书法。其诗作《赠刘琨》、《览古》等较著名。原有集,已失传。

这首诗可以说是蔺相如的诗体传,概括了蔺相如的主要业绩。作者处于乱世中,四处奔波不已,他把天下统一,以致太平的愿望,寄托在文武全才的英雄人物身上。所以,诗中对蔺相如的敬慕心情,是很炽烈的。

七古 蔺相如宅

[清]英棨

书生手无缚鸡力,书生寸舌能扶国!扶国胸藏十万兵,只身敢入赢秦域。

怒叱秦王慷慨谈,秦庭一时皆失色。秦虽强横蚕诸候,壮士气盛秦难逼!

不辱君命不辱身,应变惟仗胆与识。有胆怀璧竟完归,有识回车能屈抑。

强秦不敢问连城,老将负荆亦屏息。上全国体下全交,凭将刚克与柔克。

卓哉相如能兼得!

其他的(短一点的):

览古 书怀

[唐]李白

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

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

相如章台巅,猛气折秦赢。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其诗雄奇豪放,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存诗990余首,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春,是李白路过邯郸时的“览古抒怀”之作。诗人追怀赵国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赞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及所建树的业绩,表现了诗人“志在经世”,为国立功的思想。

七绝 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其诗题材广泛。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此诗为范成大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时,途经蔺相如墓所作。当时邯郸已陷入金人手中,金强而宋弱,形势俨如当年的秦赵对峙。面临着生命危险,范成大早有心理准备,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宁死也要保全国体。后来,范成大果然不辱使命而归。

七绝 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简介]

高启(1336—1374),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未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为吴中四杰之一。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归乡。授书自给。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基修府治,被人告发,获罪腰斩。因高启所作《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被明太祖视为魏之同党,也被杀。高启诗爽朗清逸,又能文。有诗集《高太史全集》、文集《凫藻集》、《缶鸣集》等。

此诗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末两句以屈原不敢协助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极力渲染与秦约会的危险性,以衬托蔺相如的卓人胆识。

七律

[明]汤显祖

轻抛少室践云除,见说衙斋好读书。物论几年推蕴籍,宦情今日喜萧疏。

人行涿野砧声外,雁绕漳河木叶初。早晚邯郸应驻节,马卿原爱蔺相如!

形容廉颇的诗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八公山忆廉颇》作者: 李曾伯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廉颇解武文无说,谢脁能文武不通。

——杜荀鹤《读张仆射诗》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杂咏一百首·廉颇》作者: 刘克庄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廉颇》作者: 徐钧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

——《咏史上·廉颇蔺相如》作者: 陈普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

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

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

如何学习古代诗歌散文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

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

“因声求气”重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融会贯通”就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提供了三种渠道。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

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

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

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

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

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三说”由来的根源。

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

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

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

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

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衬托和烘托。

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三、丰富学生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视他们文化素养的积淀。

1.一句成“名”活动——让学生评点欣赏某一首诗歌中的某一名句,品一品成“名”的价值。

例如学生品味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名句,写成一段文字。

2.诗人素描——就是抓住诗人创作的风格、诗歌的内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等来描述诗人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妙的情怀,让诗人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3.诗意写画——诗意写画就是借助诗意,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手法,对诗歌的意象、情感等加以描绘、阐发。

之所以名之为“写画”,一是强调描写的画面感,二是强调语言的美感。

4.编辑意象小词典——就是积累意象为自己阅读欣赏古诗服务。

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让学生编辑以下意象的小词典:月亮、流水、浮云、南浦、扁舟、玉帘、捣衣、鸿雁、双鲤、落花等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2.吾所以为此?

高中必背古文和诗词有哪些?(一)古文20篇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劝学 《荀子》☆逍遥游 《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过秦论 贾 谊☆屈原列传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陈情表 李 密兰亭集序 王羲之归去来兮辞 陶 潜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滕王阁序 王 勃师说 韩 愈阿房宫赋 杜 牧六国论 苏 洵☆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赤壁赋 苏 轼石钟山记 苏 轼项脊轩志 归有光登泰山记 姚 鼐(二)诗词曲50首静女 《诗经》无衣 《诗经》☆氓 《诗经》湘夫人 屈 原☆离骚 屈 原长歌行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短歌行 曹 操白马篇 曹 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 潜山居秋暝 王 维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越中览古 李 白蜀道难 李 白将进酒 李 白登高 杜 甫蜀相 杜 甫兵车行 杜 甫客至 杜 甫旅夜书怀 杜 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阁夜 杜 甫登岳阳楼 杜 甫渔翁 柳宗元石头城 刘禹锡琵琶行 白居易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李凭箜篌引 李 贺过华清宫 李商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锦瑟 李商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 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书愤 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窦娥冤 关汉卿☆长亭送别 王实甫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哀江南 孔尚任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有哪些

逍遥游 ………………………… 《庄子》秋 水 ………………………… 《庄子》更 法 ……………………… 《商君书》劝 学 ………………………… 《荀子》天 论 ………………………… 《荀子》五 蠹 ……………………… 《韩非子》《孝经》四章…………………… 《孝经》邲之战 ……………………… 《公羊传》礼 运 ………………………… 《礼记》中 庸 ………………………… 《礼记》大 学 ………………………… 《礼记》察 今 …………………… 《吕氏春秋》上古天真论 ……………… 《黄帝内经》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 ……………… 《战国策》离 骚 ………………………… ﹝战国﹞屈原谏逐客书 …………………… ﹝秦﹞李斯过秦论 …………………… ﹝西汉﹞贾谊论贵粟疏 ………………… ﹝西汉﹞晁错[1]举贤良对策 …………… ﹝西汉﹞董仲舒越王句践世家 …………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西汉﹞司马迁汉书?艺文志序…………… ﹝东汉﹞班固苏武传 …………………… ﹝东汉﹞班固张骞传 …………………… ﹝东汉﹞班固论衡?自纪篇……………… ﹝东汉﹞王充说文解字叙 ……………… ﹝东汉﹞许慎刺世疾邪赋 ……………… ﹝东汉﹞赵壹典论?论文……………… ﹝三国魏﹞曹丕

河北历史文化名人

据介绍,“四美”为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汉武帝宠妃、“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三国曹丕夫人、曹植《洛神赋》所追思的甄宓;《莺莺传》、《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她们的出名更多地得益于诗词歌赋及小说戏曲等作品,留传下与之相关的“罗敷有夫”“倾城倾国”“翩若惊鸿”“待月西厢”等成语典故。

“八英”为战国时期的廉颇、荆轲;三国时期的张飞、赵云,南北朝时期的祖逖/刘琨(双星合一)、高长恭(即兰陵王);《水浒传》人物武松和近代武术大师霍元甲。

评选组织者认为,这些名人充分体现了燕赵儿女慷慨悲歌,勇于为国家、为正义牺牲的献身精神和豪侠之气。

“十圣贤”为黄帝、赵雍(赵武灵王)、蔺相如、赵佗、董仲舒、刘备、魏征、赵匡胤、赵南星、张之洞; “十八才子” 为扁鹊、荀况、毛亨、祖冲之、郦道元、展子虔、高适、贾岛、一行、李昉、赵佶(宋徽宗)、赵孟頫、郭守敬、关汉卿、王实甫、曹雪芹、纪晓岚。

最著名的说不上来,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建树,要看您是怎么想的了.

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本人自走上教师岗位即开始思考并努力付诸实施的重要课题。

自2002年至今,本人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环节入手,寻求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达到细水长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

现在,回顾自己近九年的教学之路,谈一谈自己的得失成败,以抛砖引玉。

首先,确定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而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己文化素养,丰满生命、锻造生命的乐园。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不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渠道,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甄别、汲取,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文化,体验文化,规范自己言行举止。

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

最终,学生将获得一个灵秀、丰满的生命。

其次,确定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方法——在教授学生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

要想把这些文化因素渗透、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本人是这样尝试的:在备课时下足功夫。

所谓备课是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我们要想在教授学生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

要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其次要备学生。

备教材时,要弄清楚一篇课文有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影子,又包含了多少传统文化的因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感受传统文化;备学生时,要弄清楚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要渗透,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已不需要耗费时间等。

在上课时做足功夫。

所谓下足功夫,其实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显性教授和隐性渗透。

显性渗透就是在学习课文时,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就在其中,是必须学习的一部分。

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时,古文部分已然分开,即散文和韵文之别。

先说散文,散文大致分为:论说文(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贾谊的《过秦论》等)应用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杂记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史传文(如左丘明《左转》、司马迁的《史记》等)而如果从创作时间上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先秦散文(如左丘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两汉至南北朝散文(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宋散文(如唐宋八大家作品)明清散文(如归有光《项脊轩志》)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散文,最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之同时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还有韵文,即诗、词、曲、赋等文体。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一般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诗歌如《诗经·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压韵的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等。

词,即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柳永的《雨霖铃》等。

豪放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曲,即元曲,主要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我们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课本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

赋,主要是汉赋。

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当然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汉赋也经历了汉赋、辞赋、俳赋和文赋等几个变体。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中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属于辞赋,而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则属于文赋。

这些传统文化皆是显性教授的内容。

那么,隐性的传统文化又在哪里呢?答案当然是在课文里。

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讲到“吾妻来归”。

“归”是指古代女子出嫁。

为什么叫“归”呢?唐代大学者孔颖达注疏说:“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而且,称嫁曰“归”早在先秦时期就确定了。

《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aqkss.com/shici/169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推荐诗词

推荐赏析

推荐汉语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